2011年1月30日 星期日
Love & Other Drugs──當那神聖的已被褻瀆
──
在跨完年那一切悲慘的災難尚未發生之前,100年前夕鐵道迷,couple同學和gay兒友人搭著甫通車不久的蘆洲線,前往松江南京站附近的長春影城,準備觀賞Love & Other Drugs。看完之後某位友人幽幽地說──「Gyllenhaal露太少了…」這想必是身為gay在以異性戀主導視覺文化下的深深的怒吼…
Love & Other Drugs所包含的議題事實上遠比鐵道迷想像中的深入,其中一項便是其探究醫藥市場背後的黑暗面。基本上這部電影的構想來自於Jamie Reidy於2005年的著作Hard Sell: The Evolution of A Viagra Salesman。
Reidy的書名著實耐人尋味。像威而鋼這樣偉大的醫學發明,可能會在醫學史上永垂不朽,並在醫學書籍中佔去一席之地。然而,一旦將其發明過程與市場流通機制並置,就會看清這知識內部的交錯複雜。Love & Other Drugs的主題或許可用醫藥與商業掛勾來一言以蔽之,不過更重要的是90年代中後期威而鋼被發明後整個知識型的類比──藍色小藥丸等於男人的重振雄風。
由Gyllenhaal所飾演的Randall為一從醫學院輟學的紈褲子弟,在經人介紹後進入Pfizer這間製藥公司擔任業務。漸漸地他發現那由神一般的醫師手中所開出的處方籤,並非全然由病人的病症所決定,而跟製藥公司業務能給的好處、波霸美眉伴遊、拿錢出國開會兼開內衣趴有關……Eugene Thacker在The Global Genome: Biotechnology, Politics, and Culture一書中對醫藥/醫學論述提出有趣的論點。他以cathepsin-K therapy同時做為一種生物科技與產業為例,指出同一學科知識在不同領域界定之間的符碼code在相互轉譯之際,其生成結構就會一目了然,甚至結合其他的學科知識,進而開展出討論的空間,例如經濟效益…等等。
然而,鐵道迷覺得Love & Other Drugs中值得一提的不是導演如何挖出製藥廠、醫學界,與資本主義機制交相賊的過程,而是它巧妙地透過威而鋼這種藥物的生成過程,展現了男人長期在異性戀霸權社會中被性能力控制的論述──「行」或「不行」。這論述中還包括大男人主義(男人能不能滿足女人)以及國家政體治理governmentality與自我技術(男人若無法增產報國,則是沒種沒用的廢渣一枚)。這便是法哲傅柯Michel Foucault在《詞與物》The Order of Things一書中一再提醒我們應當面對知識的態度──一種知識永遠不可能獨立於其他的知識論述而超然存在。因此縱觀古典時期,所謂的生物學正是自然史書寫;語言學不存在,只有普通文法研究。而政治經濟學,實際上則是對社會財富分配的分析。
Love & Other Drugs從不同角度呈現了威而鋼的製造史,也打破了它在醫藥史上神聖而偉大的地位──說穿了它的使命不過只是男人性能力的救贖。當那神聖的已被褻瀆,連神一般的醫師都得垂頭喪氣地說──「這個職業和我當初所想的不同」。但是,只要肯愛一個人。也許(鐵道迷說真的只是也許),性並非「唯一」的考量。電影中當然少不了Gyllenhaal跟Anne Hathaway的巫山雲雨,但兩人最後擁有的是不離不棄的愛情。可是愛還是少不了性…最後這句是刻意說給某人聽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看完版大的分析,讓我想到了我當初看這部片的感覺,以普通愛情片的角度去看這部片的我真是被打了一巴掌,醫生所開的藥和藥商給的回饋有關,所謂商業行為和醫療行為之間的矛盾是存在的,只是片中也幫醫生平反了一下,在派對中醫生的真心話說到醫生這行業跟他以前想的不一樣,他也想幫助每個病患,可是大家都在等他出錯然後請律師把他告到破產,這些話也展現出醫生在現實前的無奈.
回覆刪除我的友人跟我說結局太夢幻,在我的感覺卻是殘酷中的夢幻,男主角不顧一切的選擇了和女主角是很夢幻,但這選擇的背後是殘酷的未來,"過來人"跟男主角說的未來他都要接受,即使女主角已給他離開的機會,男主角還是選擇了對他殘酷的未來.
這部片很好看,除了愛情三選一後又讓我覺得很棒的愛情片.
我喜歡樓上的評論,又讓我動腦了一下…(驚)
回覆刪除小小心得能得到版大的欣賞我很高興,版大的分析才真的精彩.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