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8日 星期六

亞裔導演,非裔演員,同志情節

出櫃到底有多難?同志朋友們先別急著嘗試,看看電影便知曉。學學HBO的做法,先排除沒有出櫃危機的男同志電影──台灣導演陳映蓉的《十七歲的天空》。然而,男同志之間的愛情似乎不容易有這樣的順利發展。

《遇見好男孩》所下的一道難題是同時身為男同志與摩門教徒的大衛該如何面對出櫃。導演西傑考克犀利地點出了摩門教對同性戀的歧視與迫害。當大衛對著自己的父親大喊「你們容忍一夫多妻制,卻說我犯了罪」時,宗教教條與異性戀體制的共謀合計已然遭到動搖。有趣的是影片裡克利斯的好友兼室友,茱莉。茱莉在片中的角色是一位非裔美國女性,而他與身為同志的白人克利斯的搭檔相當耐人尋味,可說是導演有意呈現了弱勢的性別與種族間的交纏。

片中的男同志摩門教徒大衛是由史提夫山佛斯飾演,也就是把我迷的神魂顛倒的美國大男生。他在《遇見好男孩》中跟克利斯的床戲簡直是令人血脈賁張──我真的超哈史提夫山佛斯。影片中的他後來被送至醫療機構強制改變性向,是現實社會中許多無法接受同性戀的人對男同志採取惡行的黑暗的一面。史提夫山佛斯後來還演出了《當真愛碰上八卦》。

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中飾演大衛的室友,也是摩門傳教士一員的喬瑟夫高登拉維特是很關鍵的角色──他告訴克利斯大衛的去處,使得兩人得以重逢。喬瑟夫高登拉維特後來在《神秘肌膚》中,飾演了一名叛逆的男同志。《神秘肌膚》這一部電影有機會再另闢專文討論。

而在亞裔男同志導演李孟熙的《志同盜合》中,出櫃帶來同樣灰暗的結果──在整個華人社會既傳統且保守的價值觀念運作下,主角伊森因為同志色情書刊被繼母發現,從此被趕出家門。而唯一給他幫助的,是一個身為非裔美國人的瑞米吉歐,而瑞米吉歐也讓伊森明白了愛不只有肉體關係。片中最有趣的鏡頭,實屬亞裔的伊森與非裔的瑞米吉歐接吻──李孟熙就某種程度上而言,打破了朱偉誠分析黃諾曼短篇小說集時提及的薯后(potato queen)/米后(rice queen)之二元對立,即愛白種男人的亞洲男人與愛亞洲男人的白種男人。誰說亞洲男人只愛白種男人?雖然伊森看的同志色情書刊封面是白種男人。

《遇見好男孩》中的大衛是因為和克利斯接吻時被摩門教教友發現而出了櫃,而同樣的,《志同盜合》中的伊森也並非自願出櫃的。至於《泡泡公寓四人行》,說的則是以色列男同志的故事。

慾望法則

阿莫多瓦的《慾望法則》是1987年的電影,當時的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尚未進軍好萊塢,因此也不會說英文。但是光是想到讓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飾演男同志,就讓我眼睛一亮──如果男同志圈有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這樣的帥哥,那麼他應該就成了紅牌了。但《慾望法則》的結局則是個悲劇。讓帥哥演同志悲劇,似乎戲劇張力又更強了一點。而《壞教慾》則是阿莫多瓦在2004年導的另一部同志電影。記得當時找我去看《壞教慾》的,還是一個異性戀男生。

今晚心血來潮,想叫麥當勞歡樂送。於是我便點了二十塊麥克雞塊餐,還加20元多四塊;我媽只點了一個蘋果派加熱巧克力。然後我們就一起看了《新婚奧客》──我覺得自己好像在放暑假,但是明明我7月20日就得把碩士論文的第一章寄給林建國了。

《壞教慾》裡頭的理想同志情侶──由費雷馬丁內斯飾演的安利奎與蓋爾賈西亞伯諾所飾演的天使,兩人都不是《慾望法則》裡如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那樣的陽剛形象,而多了那麼一點陰柔氣質。讓我不禁想到陽剛氣質超重的男星,新任的oo7丹尼爾克雷,也在《情迷畫色》(Love Is the Devil: Study of a Portrait of Francis Bacon)中飾演男同志。

阿莫多瓦再現男同志的角度與拍攝同志片的電影語言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特色。而近來的同志電影似乎結合了其他不同的聲音,最明顯的應該就是種族議題。《志同盜合》與《遇見好男孩》就是很好的例子。

2008年6月27日 星期五

a boy like me

《女孩不哭》是2006年所拍攝的電影。內容描述一個男孩渴望成為女兒身,最後他依自己的意願在十七歲時變裝為女孩,家人後來也慢慢接受,但他/她卻因為被其他異性戀男生發現了真相,最後慘遭虐殺。如此的情節,不得不令人聯想到由希拉蕊史旺主演的《男孩別哭》。

雖然大學時期我就對同志電影感興趣,但《男孩別哭》這部電影是我碩一才看的。當性/別結構被鬆動時,似乎異性戀男生是最害怕的一群。《女孩不哭》跟《男孩別哭》裡頭的加害人都是異性戀男生。同性戀的存在,逼得部分的他們決定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我想,透過閱讀酷兒理論來了解並解決問題,對他們來說恐怕不是個好方法──或說有效率的方法。

昨晚,我夢見自己交了一個帥b。

我不認識他,他的臉孔對我來說非常陌生。不是前b,也不是前一陣子迷上的學弟。好像是漢神百貨六樓Benetton的男店員,又好像是高雄新田路上NightsBridge專店的店員。

我夢見我們躺著,撫摸著對方的身體,然後接吻──然後我們一起去逛街,一起去買東西。夢中的我,似乎才剛開始跟他交往,所以還不太知道他心裡在想些什麼。然後,我前往一個面試會場。那一場面試是要評鑑男同志的狀況,我打開門,看見我的指導老師李有成,以及單德興兩人竟然是口試委員。我心想「啊…這下子我竟跟兩位學術圈的大老出櫃了」。在那當下我就醒了過來。

有時候我覺得,愛情對於像我這樣的一個男孩來說,不只是愛情。愛情很重要的一部分當然是性──性讓兩個人之間相互信任,也帶來兩個人之間自然的歡愉。我很喜歡男同志之間的性,因為我們的性除了性之外就別無目的,不像異性戀的性可能帶有傳宗接代的目的性。沒有目的的性,就是對肉體的絕對耽溺,耽溺是美好的,是純粹的,就像欣賞藝術品一樣,唯一的目的就是愉悅自己。

愛情對我來說,有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學會勇敢去愛。因為愛情它帶給我勇敢做自己的力量,讓我能大聲說出「我喜歡男生」這五個字。

接下來,應該來談談幾部有趣的男同志電影──由阿莫多瓦執導,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主演的《慾望法則》,讓本人我意亂情迷的美國大男孩,史提夫山佛斯主演的《遇見好男孩》,由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校友,亞裔導演李孟熙所執導的《志同盜合》,以及盼了將近一年,終於從舊金山第二十七屆猶太電影節盼到2008台北電影節的《泡泡公寓四人行》。

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女男變錯身

前幾天看到一部電影叫《女男變錯身》,裡頭的男主角伍迪怎麼看就覺得很眼熟,突然想起他就是《珍奧斯汀的戀愛教室》裡頭,差一點跟璞蒂外遇的男孩,以及我本人的最愛《活人生吃》中的保全人員──凱文席格斯。

其實《女男變錯身》的情節乏善可陳,說穿了就是《辣媽辣妹》的異性戀愛情版。不過令我覺得有趣的是這一個打美式足球的大男生伍迪,如何去理解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他得替即將前往耶魯大學英文系面試的妮兒代打,因為兩人在一次爭吵中靈魂互換了。

兩人因為必須去完成各自原本要完成的事情,所以伍迪得教會妮兒美式足球的所有規則,好讓她替他上場比賽;妮兒得幫伍迪惡補莎士比亞。有天晚上,妮兒教伍迪讀〝shall I ca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伍迪對莎翁先生的詮釋是,他覺得這女孩很「辣」。但當妮兒告訴他,莎翁這一首詩是寫給一個男生的時候,他的反應是「靠,有誰會想到這位大文豪是gay?」

另一個耐人尋味的梗,就是《女男變錯身》這一部電影中的插曲〝candle in the wind〞,就是由同志歌手艾爾頓強所演唱的。而當伍迪(其實是妮兒)在他愛聽嘻哈的黑人朋友車上播放這首歌時竟被吐槽,而這一幕則是妮兒(其實是伍迪)前往耶魯大學英文系面試時的一個伏筆。

面試這種事情是無法充分準備的,因為你永遠不曉得口試委員會問什麼樣的問題。因此,當教授問妮兒(其實是伍迪)「詩學到了現代時期是否已經死亡」的問題時,妮兒(其實是伍迪)只能回答〝oops〞。而教授從剛開始對妮兒(其實是伍迪)的備審資料印象深刻,到最後對面試過程不甚滿意,決定請妮兒(其實是伍迪)離開。而妮兒(其實是伍迪)意識到情況不妙,決定要逆轉勝──她告訴教授,她其實欣賞許多「當代詩人」,也就是嘻哈樂手(hip hop artist),還當場拿出自己的ipod給教授聽。

最後,兩人終於換回靈魂,而妮兒接到耶魯大學英文系的通知單──她錄取了。

影片最後還讓那位教授尬上一腳,他顯然已經愛上嘻哈樂,手舞足蹈地對著自己的學生說著某首由「三十八角」演唱的歌──其實是五角(50 cent)。耶魯大學的風氣我不了解,但若是在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我相信一個研究計畫以嘻哈樂為主題的學生,是有可能會被錄取的。因為我就曾在那裡的非裔美國研究學系修過一門暑修課程叫〝consciousness and hip hop: resistance and repression of young prophets of rage〞──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女男變錯身》的一部電影的英文片名It's a Boy Girl Thing其實隱含著另一個主題──it's a boy boy thing。對於同志議題敏感的觀眾想必會注意到,與妮兒交換靈魂後的伍迪,完全成了一個具強烈陰柔特質的男生──他把自己弄得乾乾淨淨,說話溫柔,難過時就哭,在打美式足球時總是被撞飛。這就是一般人對於男同志的典型刻版印象。

不過說實在的,對於身為男同志的我來說,與妮兒交換靈魂後的伍迪簡直是佔盡了便宜──男生個個投懷送抱,想跟她上床。原本伍迪是想算計妮兒,讓她失去處女之身,但是在男人性慾高漲,脫了個精光想要靠近她(其實是伍迪)時,她(其實是伍迪)整個就是不能接受,在心中高喊著〝this is so gay〞。但是狡猾的伍迪身為異性戀男生,也趁著靈魂在妮兒的身體裡時佔盡便宜──他跟妮兒那些毫無防備之心的女性友人大開「睡衣派對」,心中的os則是〝life is so good〞。

《女男變錯身》以詼諧的角度探討了性別議題,但另一部電影《女孩不哭》則是一部嚴肅且沉重的性別議題影片。

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

notes on 〝Frankenstein, Ontology, Sexual Difference〞 by Kien Ket Lim

the (adj) inquiry of──
ex. invisible man sought the primitive inquiry of the question of being after he arrived Harlem.

ingrain v. fix firmly, as in the mind
on the most ingrained level of ──.
ex.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is on the most ingrained level of the Black Aesthetic during the sixties.
ex. Diasporic experiences in Mississippi Masal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ansportation by Nair on the most ingrained level of the juxtaposition of Meena and Dimitrius.

recuperate v. regain
banal a. commonplace, trite
havoc v. general destruction, devastation

西子灣沙灘會館

這一次有機會去中山大學發表論文,當然要好好安排高雄行。這一次的3天2夜,是我在高雄待過最久的一次。

透過離散/現代性研究室的助理,我跟我媽兩人住海景雙人房,便宜了2100元,可說是非常划算。原本是打算要衝漢神巨蛋,但是得等到七月十日才開幕,令人扼腕。

離散與亞洲電影是一場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研討會。張錦忠在最後結束時說,他這一次是刻意將研討會規模縮小的。除了專題演講教授,也就是周序樺老師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Panivong Norindr之外,大會錄取7位研究生的論文發表──4位博士生,3位碩士生。而除了發表人帶來的家眷之外,真正從外校來的與會者只有一位。張錦忠認為,規模大的研討會,人們的互動也會減少。他甚至還希望不只是與會者提問,發表人更可以交叉提問──最好是發表30分鐘,提問1小時。

最讓我感動的事情,發生在下午。

在第4位發表人發表之前,大會臨時中場休息。張錦忠必須離席,參加學生的論文口試。而當時已經沒有任何老師在場了,因為周序樺中午用餐完也帶著她的指導教授離開了。因此,張錦忠請博士班的學姐繼續主持──大家顯然都比較輕鬆,但是一切還是按照正常程序進行。發表人繼續發表,與會人繼續提問。沒有任何一個人離開,而且討論的很熱烈,與會者都認真聽了發表人的論文發表。

當下的我突然有種感受,覺得參加這一場研討會再也不是義務,而是一群對學術有心的人聚在一起研討。我告訴自己──這是真正的學術討論。沒有老師盯,沒有負責人加諸的壓力,大家同心協力讓研討會完美的落幕。

大約一個半鐘頭之後,張錦忠再度回到會場,並向大家道歉。他說,最近這一陣子是畢業季,他從星期一到五全排滿了論文口試,實在別無他法。不過,他預告離散/現代性研究室九月還會有活動,希望大家再來「聯誼」。

我很喜歡張錦忠老師,以後離散/現代性研究室的活動,我也一定會想辦法參加。離散與亞洲電影是我目前為止參加過境界最高的研討會──老師中場缺席,由研究生自己帶頭的研討會。

lovely童話

禮拜天中午,我媽去拜訪她在高雄的學生的家。我則跟大學同學見面吃飯,有兩個在高師大性別教育所,一個在高醫性別研究所。我們去一間叫lovely童話的新崛江店。

原來我同學也去過pp。

去pp的硬糖派對是我去第32屆比較文學會議發表論文的前一天,我決定到高雄找以前在東華的圈內朋友。他交了個高雄b,所以我硬要他傳授我秘訣,結果他帶他b一起來閃我(淚)。那次一路從台中出發到花蓮,回東華參加系所評鑑,然後搭東部幹線南下高雄,隔天再到目的地台南,最後回到台中──那次也是我第一次使用台鐵的環島週遊票。

去台北funky的經驗,使我直接將其套用在對高雄pp的期待上。我一直很期待可以認識高雄男孩。11點,到了pp門口,來夜店的人卻很稀少。我一進去,只見愛滋匿名檢測的工作人員忙著場佈。

過了12點,人潮才開始慢慢湧現,這是跟funky非常不一樣的生態,而且重點是禮拜五晚上耶!更有趣的是,高雄的男孩兒們都非常「古意」。音樂都放成那樣了,竟然只有1,2個人下去跳,只能說不可思議。後來我整個就豁了出去,進舞池開始跳,大家才開始慢慢跟著進來,氣氛終於熱絡起來──這次我近距離的看見了我超迷戀的DJ,F*Daniel。

結果當天沒認識任何高雄男孩,只認識了唯一來台灣高雄念書的新加坡僑生。而唯一跟我搭訕的人,是愛滋匿名檢測的工作人員。

也許去speed會更有機會認識高雄gay。

吃完飯後,同學們各自離去。我跟我媽約在城市光廊見面,學生直接把她載來這裡。我們便坐接駁車到漢神。在漢神6樓的Benetton,我發現一個身材好又超帥的店員──為了他我試穿了有7,8件襯衫,在店裡待上了約30分鐘。其實,我真的很想跟他要名字跟電話,但是又覺得沒買衣服不好意思,所以最後還是作罷。不過他的長相我到現在都沒有忘記。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再遇到(滾)。

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高雄婆婆冰

這是我第5次到高雄玩樂。

這一次其實是要到中山大學外文系離散/現代性研究室的「離散與亞洲電影」發表論文。但是要去這麼一趟高雄,一定要玩個夠本──於是這次拉了我媽一起去,透過中山大學離散/現代性研究室的助理協助我們以優惠價格訂房,我們兩人訂了位於中山大學內的西子灣沙灘會館的海景雙人房,住2天1夜。

今天中午先帶著行李出發,到香港故事的一中店吃中餐。下午去翔順寄車的時候,我偷偷喜歡的男生正在值班。他身材很精壯,皮膚白皙,手臂上有刺青。我注意他好一陣子了──最近他剪了一頭短髮,帥。

傍晚6點多,我們到了高雄。我媽的老朋友,一對夫妻檔,開車來載我們,大家一起衝去大立伊勢丹旁的Fridays狂吃,然後又去大立伊勢丹裡面逛。每次來高雄我都超級開心。打從大二第一次到高雄這個城市,我就深深愛上了她──這一個充滿陽光的港都城市,而我告訴自己我還會再來。

高雄的男生有一種草根氣息,我必須承認這種特質有時很吸引我,但不能太過,就是有一點點的那種感覺。今晚去婆婆冰買李鹹冰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那裡有一個超級草根的男生,身材中等,不高,皮膚黝黑。

最近我的生活裡出現了一個可以一直跟我聊男生的朋友,讓我回憶起以前大學時期身邊那一群圈內好友。三不五時,我還是會想起以前大家一起瘋的時光。有時候圈內好友比起異性戀男生更容易當朋友。為了男生,我們男同志可以做出許多瘋狂到極點的事情──但是我從不後悔,我還想做更多更多瘋狂的事情。

2年前,在許多原因下,包括我前b,我放棄中山外文所的錄取資格,到了交大外文所。我從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因為我清楚知道自己要怎麼闖蕩。但是,我這一輩子一定得找個方法,讓自己有機會能住在高雄一陣子。

曾想過要報考中山外文所博士班,不過這太不切實際。以後把博士學位證書跟履歷投去高雄的學校爭取教職還比較可行。或是──交個高雄b(XD)。

我是個想就去做的人。上回去高雄是5月,我去pp參加「硬糖派對」,是一個圈內活動。當時的我真的是抱著想認識高雄男生的心態去參加的。而這故事就得從上一次的旅行開始說起了。

2008年6月21日 星期六

春光乍現

今天在萬代福影城體驗了很不一樣的看電影經驗。

這一次是一個叫做「2008國民戲院──關於電影的電影」的影展。台北在週遭瀰漫貴氣氛圍的光點電影院,高雄在高雄市立電影圖書館,台中則在平民化的萬代福影城,外面就是熱鬧的中華路夜市。

這個影展是免費的,但因為之前沒去索票,所以今天就只能排候補。6點多到的時候,已經有約莫10幾位的觀眾在排隊等候補。我仔仔細細地觀察這些觀眾,心想到底誰會為了這位義大利現代主義導演安東尼奧尼而苦候一席──今晚七點整放映《春光乍現》。

幸好我提早到,安東尼奧尼的名聲果然不小,有票的觀眾幾乎全到,我以候補10幾名的身分,及時搶到一個觀影位置算中間但是偏左的坐位。後來才進來的觀眾,只能坐到前排距離屏幕很近的位置,再後面的甚至找不到位子了。

《春光乍現》是一部耐人尋味的影片,但是前幾十分鐘實在是相當引人入睡,片長110分鐘。你知道這種電影──看來總覺得它屬於所謂的藝術電影,但卻又說不出原因。回家後看了數篇影評,終於才明白了一些影片背景。今天很開心的是,我又看了一部台藝大電影系片單上列的電影。

在就讀碩士班的2年當中,我也曾想過將來也許可以轉行念電影研究博士。不過後來看到交大外文所的老師們,有一堆都是以英美文學或比較文學博士的身分跨電影研究,使我不知直接跑去念電影研究博士是否會過於冒險。不過──電影真的是種深得我心的文本。

東華英美系來了一位新老師,叫王君琦。她是南加州大學電影電視裡論批判研究博士。有次跟她一同吃飯聊天,她提到在南加大念書時,她曾修過一門叫〝gay porn film〞的課,中文可以譯成「鈣片專題研究」。她說,那老師自己就是男同志,課上也放了很多歐陸美型男的鈣片。

前陣子新聞報導,加州因為婚禮帶來的無限商機,要通過同志婚姻法了。升碩二的暑假,我到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遊學,心裡早就盤算無論如何一定要去造訪卡斯楚區。卡斯楚區果然有很多販售與出租鈣片的店。不過當時因為考慮到DVD區碼問題,不敢買下高價的美製鈣片,只去了有名的同志書店A Different Light買了令人血脈賁張的BelAmi──男同志春色書刊。

不過擺在台北市晶晶書庫所販售的日製鈣片我就無法招架了──看到封面就忍不住,大學時買了兩次。回去當然是被前b痛罵一頓。畢竟現代人身處網路時代,想看鈣片根本不是登天之難,但難就難在,如果我不買,往後只怕遍尋不著片中那可口的男優。

喜歡鈣片的同志朋友,就千萬不能錯過台中市的洋洋書坊。它座落於成功路的小巷子裡,非常不起眼,但是一看到門口大片的彩虹玻璃,就能猜到它的營業性質。但是為什麼喜歡鈣片的同志千萬不能錯過洋洋書坊呢──請親自前往就會明白。

2008年6月17日 星期二

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離散/現代性研究室「離散與亞洲電影」

http://zephyr.nsysu.edu.tw/researchcenter2/mainframset.htm

《密西西比的馬薩拉》中的交通工具
王遠洋/國立交通大學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米拉‧奈耶(Mira Nair)在她一九九一年所導演的電影《密西西比的馬薩拉》(Mississippi Masala)中,透過身為混雜的馬薩拉人(mix-Masala)的米娜(Meena,Sarita Choudhury飾)之特殊身分,平行討論了身為非裔美國人的狄米屈斯(Dimitrius,Danzel Washington飾)的離散經驗。「我從未離開過密西西比,但我很開心,直到妳出現前我都很開心。」兩人在電影接近尾聲時吵了一架,而狄米屈斯對米娜說了這樣一句話。相對於米娜出生於非洲,短暫居住英國,後來才定居於美國的流離失所,狄米屈斯沒去過美國之外的其他地方。裴克(Houston A. Baker)曾以地方/空間議題為主軸,討論美國白人是如何以象徵現代化都市的工業/科技產物,對非裔美國人進行種族隔離。本文將以裴克的論述為基調,分析《密西西比的馬薩拉》中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在電影中成了離散的象徵:烏干達的孩子們把玩賓士汽車的標誌、米娜站在巴士車門口與奧克羅道別、傑伊在登機前張望烏干達天空等等。從未到過印度的米娜幼時一路乘坐汽車、巴士、飛機離開出生地來到美國,因為駕車衝撞狄米屈斯而與他相識。而兩人最後決定私奔前,奈耶也安排了一段米娜駕車追趕狄米屈斯的鏡頭。藉由分析電影中米娜和狄米屈斯與交通工具之連結,可討論兩人各自做為混雜的馬薩拉人與非裔美國人在美國所處的不同離散經驗再現之對照研究。

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

片中騙

人性在文學與電影中是放諸四海皆準的萬年主題,說謊就是其中一種。

今天是週日,按照往例安排了兩小時的瑜珈課。都是Danny上的──哈達瑜珈跟身心靈平衡。下課後去一中街買飲料,然後還偷買了一個新款日系包,最後繞去SOGO的無印良品拿上次訂的無袖背心才回家。

邊吃晚飯時打開電視,cinemax剛好在演一部叫《五星級謀殺案》的電影,由薛特導演。這一部片描述一位在學院裡教授黑色電影的影評人不小心在與女友爭吵時意外讓她摔倒致死。沒有勇氣報案的他,從此必須編織一連串的謊言以便讓自己脫罪。

有趣的是,每當影片中說謊的角色就要穿幫之際,就會有人突然冒出來當代罪羔羊,或是因為某些原因幫謊言家解圍。

伍迪艾倫似乎很擅長這一套。在《遇上塔羅牌情人》中他飾演魔術師希德,而大帥哥休傑克曼這一次則飾演一位以塔羅牌犯案的連續殺人犯。而這部片奇妙的梗在於,說謊的不只是壞人──為了查明真相,史嘉蕾喬韓森,我最崇拜的女星,以及希德自己都必須幫休傑克曼圓謊,以謊話攻破謊話,最後奏效,正義得以伸張。

但說謊有時並不一定會拆穿,端看人生的運氣。伍迪艾倫的另一部片《愛情決勝點》就探討了這一難題。片中一次就有兩位我超愛的大帥哥出馬──強納森萊思梅葉跟馬修古迪。史嘉蕾喬韓森也演出了這一部電影,不過這一次是個犧牲者。飾演克里斯威頓的強納森萊思梅爾最後在無法掩飾任何謊言的情況下,槍殺了史嘉蕾喬韓森飾演的諾拉。但克里斯頓竟因為一位有前科累犯被捕,在警方欲結案而將其視為兇手的情形之下成功脫罪。

影片最後伍迪艾倫最後以希臘悲劇式的結尾,警示了克里斯將永遠被罪惡感囚禁而不得安寧。

另一部劇情平實但令人會心一笑的影片則是由亞歷珊德潘恩導演的《風流教師霹靂妹》。由馬修鮑德瑞克與瑞絲薇瑟斯本主演。片中馬修鮑德瑞克飾演的吉姆,瑞絲薇瑟斯本飾演的崔茜,與泰咪三人都說了謊。吉姆說謊為抱不平,崔茜說謊為了出頭,甚至不惜將別人踩在腳下,泰咪說謊則是為了一圓自己的同性戀情。三人最後都各得其所,無所謂誰比誰強。

說謊可以是基於很多種目的,很多時候我們真的都需要它。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英式/美式/台式帥哥初探

每次進到加州健身中心的男更衣室,就會看到很多平時似乎只有在鈣片中才會出現的畫面,讓我心跳加速,眼睛不知道往哪擺──若以傅柯式的思維思考,所謂的男女分班或是男女分宿這樣的權力管理,在歷史上的形成很可能與異性戀機制息息相關,但是在同性別共處的空間分野裡,依然有性慾在隱隱流動。

今天的主題是帥哥。

當代英式帥哥總是伴隨著那一部部以維多利亞時期為背景的電影──操著英國口音的男主角。《理性與感性》中的休葛蘭,是經典男星。根據狄更斯小說Nicholas Nickleby改編而成的《少爺返鄉》中的傑米貝爾,是讓我意亂情迷的男孩。而最新版的《傲慢與偏見》中的馬修麥費迪恩則帶點憂鬱氣息。描述珍奧斯汀的一生的《珍愛來臨》中,讓奧斯汀傾心的男子──詹姆斯麥艾維,成了我的新歡。

至於美式帥哥那一套則完全不同了──大男生型又帶有一點叛逆。以讓我垂涎三尺的查德麥可莫瑞為例,看看他在《辣媽辣妹》與《恐怖蠟像館》裡的形象就會明白了。加上好萊塢電影的英雄崇拜主義,美式帥哥似乎需要有身材,最好是有肌肉。跟英式帥哥走的那種優雅氣質路線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台式帥哥更有意思了──當我們說台式帥哥的時候,指的可能是像大支裡那些在歌詞裡穿插台語,走本土路線的男歌手,不過他們卻走嘻哈風──這在張小虹的新書《假全球化》裡已有精闢的見解。至於像棒棒堂男孩,其外表所呈現的要說是台式不如說應該是日式。正港的台式帥哥,也許非《台灣阿誠》裡的陳昭榮莫屬了。蔡明亮《愛情萬歲》裡的陳昭榮,是「最性感的男人」。也許台式帥哥的定義就是一個混雜且多元的集合。

這麼多種帥哥,我只需要一個就夠了──但是我不要大支型或是陳昭榮型的,別罵我不愛台灣。

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

yoga at Taichung, California Fitness

碩三決定搬回家寫論文之後,我開始積極尋找可以繼續練習瑜珈的地方。

我媽自己在救國團任教,她說服我參加救國團的瑜珈課。一期兩週,一週上課一到三次,費用從1400元到2400元不等,要看上課次數。

但我死都不願去救國團,因為我覺得一定要去健身中心才有機會認識男朋友──當時我一直很想在寫論文的一年當中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就像《珍奧斯汀的戀愛教室》中出櫃的女同志艾莉嘉一樣。

加州健身中心採繳月費上到飽制,每月繳1499元,一週七天各種運動課程從早到晚皆可自由參加。我媽強烈反對,因為她認為出入健身中心的人過於複雜,不適合我這個單純的學生。不過我堅持要去加州健身中心,因為我覺得很多男同志會出沒在健身中心,而且就算沒交到男朋友,穿梭在運動器材,各教室與更衣室之間那些精壯美好的男性胴體,實在叫人無法抗拒。

我剛開始的動機真的就是如此,直到我發現加州健身中心的瑜珈課充滿挑戰性。

猶記得第一次去上哈達瑜珈1,本以為在交大上過一年瑜珈課的基礎,上起課來可以得心應手。沒想到一上起來發現有些動作不僅因為老師帶的速度比較快而跟不上,仔細注意後更發現某些動作以前做得並不正確,時常被老師糾正。

但最沮喪的不是這些──而是發現四周的人,包括年紀比我還大的人,都做得比我好。

從此我開始勤跑加州健身中心,每週至少練四到五個鐘頭的瑜珈,並穿插相關的輔助課程。目前為止上過哈達瑜珈、熱瑜珈、養生瑜珈、身心靈平衡、呼吸及放鬆和巴蕾舞肢體伸展。Danny,Neil,Sonia,Lilien跟Emma都是很認真的老師,而我也因為選修不同老師的瑜珈課,而接受到不同的訓練方式。當我讀書讀累了,不想面對電腦螢幕跟論文,或是當下無心於課業時,我就知道有一個地方可以去──瑜珈課。

暑假開始我想嘗試皮拉提斯──另外一種對自己的挑戰。

這是我在台中加州健身中心的瑜珈課,而這裡的課至少還會進行一年。

yoga at Hsinchu, NCTU yoga club

當時一考入交通大學外文所,我就立刻決定,第一要加入社團,第二要玩過梅竹賽。

大學時期的我可說沒有真正加入過社團──先是被熱舞社爵士舞組那迷人的舞步動作所吸引,但在練了兩、三週後就半途而廢;中友會去過幾次,但是沒參加過任何活動;MOTSS社去過六色影展,還舉辦過兩次男同志聚會。

真正找到我有興趣的社團,是在交大碩士班時期。

我第一個參加的是鐵道研究社,認識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社員。他們有的是對鐵道有專業背景知識,有的則是有豐富的鐵路環島經驗。但是後來因社課與電影中心的放電影活動重疊,我就沒再去上過鐵道研究社的社課了。

我也短暫參加過生態社,當時的參加動機是生態社舉辦了夜遊清大後山──傳說中鬧鬼的兒童樂園。我對於這種具強大刺激性又可以驚聲尖叫的活動有濃厚興趣,但真的就只去過那麼一次。

瑜珈社是我真正長期參加的社團。當時一開始只是抱著嘗試的心態,報了蔡畹玉老師的課,從此我就迷上瑜珈這個運動,她也成了我的瑜珈啟蒙老師。

瑜珈不只是一種運動,它也是一種修行──身體耐力,心靈探索與潛能發揮。練過瑜珈之後會一次又一次地發現,原來這就是我的身體,我擁有我的身體。

我先後在瑜珈社上了一學期社課,又在交大推廣教育中心上了陳月米老師一學期的瑜珈課,在體育館韻律教室上課。

蔡畹玉與陳月米老師兩人的訓練方式跟著重點各有不同。我個人覺得蔡畹玉重心靈探索,並對我身體耐力的基本訓練下了很好的底子;陳月米則帶出我潛能發揮的部分,在各種身體扭轉的動作中,我才發現原來身體可以做出這些神奇且驚人的動作。

這是我在交大的瑜珈課,為期一年。

yoga at San Francisco, UC Berkeley YWCA

雖然外文所同學一直推薦《珍奧斯汀的戀愛教室》這部電影,並「勸服」我這部電影比《珍愛來臨》好看,但我其實有些後悔在沒讀過任何一部奧斯汀的小說的情況下,就看了這部電影。原著小說The Jane Austen Book Club的作者是Karen Joy Fowler。

電影中的布娜朵是最吸引我的角色──她就像喬叟筆下的巴斯夫人一樣,結過一次又一次婚,而且還想再來一次。更重要的是,她是個練瑜珈的女人。我經常覺得瑜珈是一種具解放性,能帶來身體自由的一種運動。每談身體政治總會連想到性,歷史上對性的控制有無數的方法,傅柯正是此研究領域的領軍大將之一。而後現代派的法國女性主義理論家西蘇則以露骨的方式要女性勇敢嘗試去感覺自己的身體,並透過此種經驗進行書寫──女性主義理論學者在面對終生未嫁的女性作家如狄瑾蓀時,總要問──「女人身邊沒有男人,但有沒有性?」

奧斯汀最後身邊仍沒有男人,但她有沒有過性呢?

性是重要的人生經驗,但是對女性來說總是比較含蓄的話題。因此在珍奧斯汀讀書會第一次閱讀《艾瑪》時,格利提出肉體的吸引力就像地心引力一樣的說法,引起大家的激烈辯論。電影中的許多角色們面對的正是性慾與肉體議題。

《珍奧斯汀的戀愛教室》將場景設定在美國加州的首都沙加緬度,而布娜朵去的瑜珈教室讓我想起去年的暑假,我到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修暑期課程時,在YWCA上的三堂瑜珈課。

當時我去修的課是由非裔美國研究學系所開設的大學部三年級以上專選課程,因為碩士班沒有開暑期課程。不過當時要去加州之際,我心思多半都在逛書店以及去舊金山的聯合廣場跟卡斯楚區,瑜珈課倒是意外的收穫。

我選在每週四晚間七點半到八點半上瑜珈,一期3堂,每堂25元美金,折合台幣相當於875元。當時我的確猶豫了一下,因為台幣1000元可以在交通大學瑜珈社報名一學期16堂的課程。不過,我終究抵抗不了我對瑜珈的熱忱,獻出了我的信用卡。

老師是一位居住在柏克萊這一大學城裡的印度人,他告訴我們他在印度拿過瑜珈與運動相關的學位。神奇的是,我完全可以跟得上以英文授課的瑜珈課,因為在交大上瑜珈課時,蔡畹玉老師在教授所有的動作名稱時,都講過英文原文。

於是,我在加州柏克萊上了3堂難忘的瑜珈課。加州的晚間七點半仍是白天,但等到下課,一歩出YWCA的瑜珈教室時,就已經入夜了,我總是帶著愉快的心情與輕快的步伐回宿舍洗澡休息。

這是我在加州柏克萊的瑜珈課。

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

珍愛來臨

把書塞進車廂裡,沿著五權路騎,到漢口路上的亞藝影音。

逛來逛去,沒有特別想租什麼電影,卻買了一張39元的《單車失竊記》DVD。Vittorio De Sica這位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導演的大作,在二十一世紀資本主義猖獗與好萊塢主流電影攻勢的共謀合計下,也只能落得賤價出售。不過對於電影愛好者來說,反而是意外的收穫。

過個紅綠燈,繞到百視達晃晃。決定租《珍愛來臨》跟《珍奧斯汀的戀愛教室》。

《珍愛來臨》穿插描述英國浪漫時期末葉女作家珍奧斯汀的情史與創作歷程。我對於珍奧斯汀一無所知,唯一的印象是吳爾芙筆下那個不時將小說草稿藏到帳簿下的她。也因此,我更能享受電影裡頭安海瑟薇的展演。

不過男生終究才是我的觀影重點──飾演奧斯汀真命天子的詹姆斯麥艾維。 帥哥一枚!

《珍愛來臨》掌握奧斯汀終生未嫁的人生結局,透過影片的敘事,向觀眾表達了人生在世,無法事事盡如己意的無奈。不過這部電影給了最近超想談戀愛的我一個很大的啟示──即使找不到那位對先生,單身或許也是一種快意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對於不想結婚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這學期因為準備資格考而決定不修馮品佳老師的「奧斯汀:小說與電影」,還是覺得相當可惜。

2008年6月8日 星期日

新的網誌

這個網誌不知道又會用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