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Misery──作者永遠是死不了的

鐵道迷近日因工作原由而每週返家見電視機…喔不對,是見娘親!已經不知多久沒睡飽過,睡眠時數甚至不滿6小時的情況下,還是無法放棄電影(不知鐵道迷現在念的學校何時才肯承認電影研究?另外,鐵道迷碩士班就讀的學校明明是以電影研究為名,但最後畢業了自己卻連1門電影課都沒修過…)。總之,在工作告一段落的週五下午,週六一早得驅車前往高雄開會之前,鐵道迷一邊吃著娘親煮的家常菜一邊轉到HBO,看了1部令人冷汗直冒,還得拉著毯子心驚發抖的驚悚電影──Misery(1990)。

認識鐵道迷的朋友大概都知道鐵道迷嗜驚悚片如命──Alfred Hitchcock的經典別提,當代驚悚電影最合鐵道迷胃口的即是由Jaume Collet-Serra重拍的House of Wax(2005)以及執導的Orphan(2009)。 然而20年前由Rob Reiner執導的Misery,目前位居第2名…沒能登上寶座的理由是House of Wax裡頭的Chad Michael Murray實在是太帥了!!!不過,不得不說Misery這部不主打帥哥美女明星,而且還是改編自讓Chicago Sun-Times的名影評人Roger Ebert覺得有點驚訝的Stephen King小說的電影,在我這個有點職業病的文學研究生看來,實在是異常耐人尋味。

Misery的故事大抵是描述1位以〝Misery〞為名的主角的羅曼史小說系列聞名的作家,Paul Sheldon,在一次前往Colorado寫作時遇上暴風雪發生車禍。此時一位深居簡出的護士Annie Wilkes發現了他,以「頭號粉絲」的身分將他救回家,但卻在得知Paul要讓羅曼史系列的女主角Misery死掉之後,開始軟禁他,並以各種方式控制他的寫作──先逼他把原本的草稿燒毀,怕他逃走於是用鐵鎚砸爛他的腳踝,甚至槍殺循線索來找他的警長。最後,Paul在面對Annie打算要和他一起同歸於盡之際,Paul用未寫完的小說結局替自己爭取了還能活著的最後1個晚上…

以文學研究生的角度來說,Annie完全可以從護士轉行成1位文學批評家,而且非常夠格──她記得Paul每一次訪談錄的內容以及寫作習慣,甚至在對警長撒謊時,她說──「過去4個月來我嘗試著模仿Paul的筆風,我多想成為Paul的化身,可惜我做得太差了」。不能當作家,當當批評家也不錯嘛!只是需要一張很厚的臉皮,然後做好沒有太多粉絲的心理準備。Roland Barthes早說過了,作家寫書,我們得「讀」成文本。在由「寫」到「讀」的程序裡,作品被放入其「生產過程」中進行檢視,從而對照出「社會關係」。

Annie不僅試圖逆轉Barthes定義的程序,甚至是要取代已被「殺死」的作者,也就是Barthes所說的Author-God。Annie搖身變成Paul唯一的私房編輯,他寫的一字一句都要經過Annie審查,情節不對她胃口的橋段全部予以刪除,並要求立刻改寫。可惜作者永遠是死不了的。批評家可以不滿,可以抱怨,甚至像Annie這樣以生命來威脅作者。但就算最後竄改成功,所謂文本與社會之間的關係還是不可能被抹除。大家還是會知道,或至少會猜──「喔,我想作者原本並不是想這麼寫的,因為…」。諷刺的是,這正是文學批評的任務。

從Janice A. Radway分析羅曼史小說的角度來詮釋,Annie正是無法接受失敗羅曼史(the failed romance)的讀者群之一。如同電影中Annie所言,在她丈夫離開後,Misery系列提供了她一個逃離悲慘現實世界的空間,逃入美滿夢幻的文本世界中。但當她與真實的作者接觸之時,所有的幻想都飛灰煙滅。就像常有人說得不到的愛情才是最美的,對此鐵道迷是不認同的,因為這句話假設了Annie這樣的角色應該存在。對於愛情,我們可以放肆夢幻,想像體貼,性感,結實又man的Mr. Right,但也可以很簡簡單單去愛,懂得愛缺點,學會接受不完美,而Annie應該也要學會欣賞一部寫來看似「失敗」的羅曼史小說才是。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完美演出

這是本學期第3次回家了。

因為我不打算把高中生人社營的那些備審資料帶來帶去,所以我在24號去開第3次輔導員會議之前,每個週末就當成回家去審查資料,順便感受台中與台北之間劇烈的不同。回家的好處之一是可以窩在沙發上看電視…這就是我去年碩三1整年在家裡過的生活。

說到生活,身邊似乎很少人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而我則越來越覺得自己不像活在這個與其他人共享的世界上的人。上次回家重看了1部電影,叫Dirty Dancing: Havana Nights。故事大抵是說,有一個美國家庭因為工作而移居古巴,而女主角便是家中的女兒,飾演男主角的Diego Luna帶領她進入古巴人的音樂與舞蹈世界。

這部電影拍攝於2004年,而Diego Luna在同年演出了另1部較為膾炙人口的電影──The Terminal(蕭立君大一英文的教材)。身為墨西哥演員的Diego Luna在這2部電影中都是飾演美國少數族裔,其角色也摻雜美國對於少數族裔或是他者的想像。

然而,一個人如何演他自己,則是更有趣的議題──Diego Luna也許不需要想像自己是個血液中流著叛逆因子的古巴人,也或許不用揣摩自己是個在美國大機場裡掙扎著一口飯吃的移民工。但如何「演出」這些種族刻版印象,透過大眾媒體或公共平台自我再現,可說是另一種自我認同的過程。當一個人需要「演出」某種既定的形象之時,表示他原本並不屬於那個形象,而演出那個形象的同時,建構此形象的機制也一併被解構。

因此,在Richard Wright的筆下,Bigger在Native Son中「演出」一個傻呼呼的黑人,幾乎讓人不會懷疑他就是殺死Mary與Bessie的兇手;Cross在The Outsider中有比Bigger更精彩的演出──飾演1個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像極了早期黑人秀裡的智障,然後把戶政事務所裡的白人耍得團團轉,達成他要竊取死亡證明書的目的。

我也覺得我不屬於我現在所處的這個大環境裡頭,但我被迫必須演出一個角色──反應能力佳,發言速度快,做研究無比認真,讀書從不喊累的台大博士生。我不想這麼演出我自己…而每天必須達成完美演出是一件極累的事情。有時候,假裝自己並不厲害,把自己演成個笨蛋,生活也許會開心一些吧。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New Philosophy for New Media

3月底結束系上研究生會議的論文發表後,對於Wright以及抗議小說protest novel的討論至此就暫時告一段落,一切有待下學期我申請修讀專題研究後才會有後續。4月的大事,就是月底要擲交論文全文的酷兒漂浪國際研討會

為了妥善處理圈圈與後人類之間的議題,我在本學期初時找了廖朝陽一起討論。他真的是一個非常奇妙的老師,而且他講話的tone調跟速度都跟我超合的啊!聽說99學年他會開設博士班必修課,個人蠻期待的…

總而言之,我帶著我所想的論點去找他討論了。不外乎就是部落格文學從電子文本到出版成紙本的過程中,是如何呼應N. Katherine Hayles的後人類(去)實體化(dis)embodiment之神話。結果,老師語出驚人地問我──

「電腦螢幕跟鍵盤不算物質嗎?」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嚇到我,因為我後來略讀過How We Became Posthuman之後,接著又開始讀Writing Machine。正如老師所提醒我的,Hayles的論點其實有在轉向。Writing Machine中她所提的概念其實就是「科技型文本」〝techno-text〞。

Writing Machine是本小書,我還沒讀完,但基本上Hayles提到文學作品的物質性問題。比如一本以傳統模式出版的小說,其物質性就是可翻頁,可書寫的。然而,像有聲書即是Hayles定義的科技型文本,而傳統文本跟科技型文本事實上是可以互涉的。Hayles舉的例子是百科全書。百科全書有傳統的紙本型文本,但同時也有內容一模一樣的電子資料庫,所以百科全書也可算是科技型文本。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Hayles從How We Became PosthumanWriting Machine之間的轉向──紙本(身體)的不可取代性,以及電子文本(機器人)將取代紙本的神話,轉為二者互為一體兩面(賽伯格身體cyborg?)的論述。其實這個轉向並不會破壞我原本的想法,只是稍後在處理圈圈的作品時,我需要加入一些新的論調。

在此基礎之下,老師推薦我讀Mark Hansen的New Philosophy for New Media。雖然老師一直跟我說到Deleuze的affect,但我還沒搞懂affect為何與我的題目相關,而我現階段也無法再形構超越我所知的範圍的方向,但我還是決定翻一翻這本書…Mark Hansen是University of Chicago的老師,我還趁春假特地把書帶回台中。

現在,我實在不知道圈圈與後人類論述這篇論文會寫成什麼樣子啊!我唯一確定的是酷兒會是我最後一個關心的議題…除了圈圈是同志作家的梗以外,我幾乎不會著墨於酷兒。不過,上學期末為了這篇論文,我親自訪談了圈圈。這個project在我心中還有很高的可塑性…也許等下學期修了廖朝陽的必修課再來規劃吧。

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木村和輝

本週,這學期第2次回台中。

這週值得記錄的事情有2件──第一,上課的狀況好很多。上週二的課報告完之後,我便開始一邊放空,一邊蒐集下學期專題研究的資料直到週五。上週五晚上因為陰錯陽差把早上11點錯看成晚上11點而錯過《音樂人生》後,我一個人跑去京站看了午夜場的Remember Me。然後我就一路坐夜車到高雄開國科會高中生人社營的輔導員會議,隨後返回台中。

所以我真正開始念書是上週日下午,但我卻意外地以高效率完成該讀的書…這週一的作業寫得比以前好,然後禮拜二的報告也順多了。雖然最後還是被問得啞口無言,但比起前2次算好多了…不知究竟是程度進步,還是狗急跳牆。

第二,我今天買到木村和輝的個人片ACE.1了!!!天啊!!!這一部是由COATWEST出品的。我第一次注意到木村和輝是在另一部體育系男孩的合輯裡,當時是我還在寫碩士論文時買的,現在我不太記得是Japan的還是Beast出的…當時的木村和輝染了一頭金髮,結實的體格不說,他頹廢中又帶man的氣質深深吸引了我,臉蛋雖稱不上絕帥,但有我喜愛的壞痞風,使得他成為我心目中第1名的日系GV男優。

根據一些對GV有研究的網友指出,COATWEST有「GV界的傑尼斯」封號,其主打的是相對於東京,以大阪為主要範圍的男優。木村和輝就是在COATWEST的ACE.1中擔綱主角。老實說我覺得木村和輝的造型在前述另一部合輯中的造型比較迷人,但畢竟他在ACE.1中是主角,養眼鏡頭確實多很多,而且還有他叼菸的鏡頭!!!

感謝網友jos分享截圖…網路上木村和輝的圖不好找耶。今天有朋友說月中員工旅遊要去日本,問我要不要帶些什麼。如果託人家帶鈣片回來,似乎是太過over了…

(圖片來源:http://i2.sqi.sh/s_1/lz/03.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