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2009女影落幕

從9月1號開始,在女影辦公室當志工1個半月,接著從10月16號到25號為期10天的影展也結束了。

12月19號,早上約11點,我坐上國光客運,前往桃園機場接《美女》這部紀錄片的2位導演──Camilla French與Judy Bretschneider。這2位導演都是混血兒。Camilla的父親是英國人,母親是中國人,她大學畢業後就進入London Film School攻讀電影碩士,今年剛拿到學位的她,畢業製作選擇到新疆拍攝紀錄片。Judy則是畢業於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後來成為英國SkyNews在北京站的製片總監。當晚,我帶著她們和女影一行人,包括其他的導演們,到台電大樓附近的巫雲參與女影舉辦的dinner reception,今年的策展人是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生游婷敬。我當晚也認識了今年的焦點導演──戴許Julie Dash,並且開始和她交流非裔美國文化與歷史議題。

在那天之後我經歷了和自己過去完全不同的生活。這一群人完全是電影人,和電影人混在一起的感覺非常奇妙,可以說超屌!20號,我帶著Camilla和Judy進行《美女》的第1場映後QA,晚上到師大路的Insomnia Cafe參加filmmakers' party。filmmakers' party比前1天的dinner reception更嗨!而且Insomnia Cafe裡的店員好帥…跟前一天一樣玩到超晚,而且吃得超撐!

21號有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媒體聯訪。我帶著Camilla和Judy到影展現場接受記者的訪問,和她們一起接受訪問的還有今年閉幕片《再見朝陽》Half-Life的亞裔美國導演彭翠蘭Jennifer Pheng。其實之前對台灣的媒體記者就不是很有信心,想不到聯訪那天,記者所提問的問題更是讓我,甚至導演傻眼,有時候連逐步口譯人員都不知道該怎麼說出那些問題。記者不僅完全沒有觸及這3位導演的作品,還一直引用網路跟BBS站上根本不可信的消息,實在讓我很失望。

22號一早,Judy因為不能再請假,而必須回到北京的SkyNews繼續工作。我先送她坐上往機場的客運,再回到飯店和Camilla會合。下午我們一起留在新光看影展,然後帶她到中正紀念堂走一走,談談我超沒興趣的台灣政治,後來去師大夜市吃飯。Camilla因為我身為接待的身分,這天全部都是她買單。我非常不好意思,但是Camilla堅持如此。我們還因為太晚從師大夜市出發,《美女》的第2場映後QA整個大遲到!!!我們2人從捷運西門站一路狂奔到新光影城,這是我永遠都忘不了的經驗。晚上是重頭戲,也就是交通大學外文系馮品佳主持Dash的電影《塵埃的女兒》Daughters of the Dust的映後QA。台灣師大譯研所所長李根芳以及嘉義大學外語系劉于雁也出席了。我跟她們聊了幾句,拍了幾張照片,就趕快再送Camilla回飯店,因為她禮拜五一早要搭飛機回北京收拾行李,隔週就要飛回家鄉英國。

開始當接待之後我幾乎每天只睡3,4個鐘頭,而且還翹了課,大一英文的工讀也必須跟蕭立君周旋請假時間。不過幸好女影許多活動地點都離我台大宿舍不遠,Camilla在禮拜五一早也出發去了機場,下午簡瑞碧的課我才能夠正常出席。24號我休息了一整天,晚上在公館還跟曾珍珍吃了一頓飯。25號我就卸下了接待的身分,成為一位幸運的觀影者──在2009女影擔任志工期間,我總共看了8部劇情長片,2部劇情短片,1部實驗片,1部動畫,以及5部紀錄片。閉幕片之一,由亞美導演彭翠蘭執導的Half-Life,非常令人驚艷。我還陰錯陽差當了彭翠蘭Half-Life映後QA的中英口譯人員!!!沒想到有天我這個無用書生居然能派得上用場啊,哈!!!其實我覺得有在做亞美電影與文化研究的人應該看看彭翠蘭的作品,我自己覺得跟彭翠蘭聊天的經驗都非常有趣。

在女影落幕後突然有個巨大的空洞。為了當接待,上禮拜翹了課,明天俄文要重拾上課心情。新接的李鴻瓊助理,工作居然就正好在今天丟下來了,明天就可以開始慢慢處理,然後多領一點小薪水。希望自己博一上的後半學期一切順利,也希望大家都能繼續朝著自己的未來出發啊(遠目)。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Jacques Ranciere 2009 in Taiwan (at NCTU)

http://ranciereproject.blogspot.com/

這!!!研究美學與政治的學者來了耶!!!

2009年10月11日 星期日

material(ize)

今天和台大的圈內朋友去吃了傳說中的西門町猛男火鍋!!!當然不是把那些猛男脫光光放到火鍋裡當料(如果是醬的話大概…),而是店員跟服務生都是猛男!!!我們還看了李安的新電影──Taking Woodstock。台大的gay兒朋友們讓我無意間重拾了某種過去在東華的感覺。以前大學時期不想讀書,想玩樂時,常和一群gay兒朋友們一起出遊,或是宅在一起瘋,非常想念那種感覺。

到目前為止,我覺得自己在台大過得還蠻開心的。最近看到了博士班學長姐們的資格考題目,覺得都很有趣──有人研究Kant,Deleuze,也有James Joyce,Virginia Woolf,也有精神分析理論。等我把30學分修完之後,我也得申請第1科資格考,然後考過之後再申請第2科資格考。有一些人建議我第1科跟第2科之間最好能有連貫性,準備起來也比較不會那麼吃力。我想最好的辦法當然是1科以博士論文所研究的作家及其文本為主,另1科就安排博士論文所採用的方法論。

我覺得台大的老師有一種特質──比如陳文團在解釋馬庫色Herbert Marcuse的理論時,就把〝material〞這個概念解釋得超清楚!!!而且不僅是清楚,更是澄清,因為一般人常把material讀成「物質性」,但是從整個脈絡讀下來,其實Marcuse是指一種「物的必要條件」。簡瑞碧也是一樣同時在做解釋清楚跟澄清的工作。她對索緒爾Saussure的研究也是回到法文原文,追究signifier/signified的法文原文──signifiant/signifie。這樣的用法在法文詞性上與英文完全迥異,但也就能夠理解Saussure不認為signifier有其「物質性」的原因了。

於是我發現自己對於物質(化)material(ize)這個概念越發興趣了──無論是從馬克思主義或是從後人類posthuman的角度。我想從自己碩士論文裡對物質化的討論重新出發,延伸出博士論文的研究。我想把自己的碩士論文摘要重波1遍。這是我6月25號通過學位考試之後重新修改過的版本。我希望不只幫助自己思考,那個1年前的我,跟現在上了博士班課程的我有什麼不同,也希望人們能夠慢慢理解我所想研究的東西…我相信自己的博士論文一定會更上一層樓的!

──

從美學、政治到非裔美國表現文化:雷夫‧艾利森《隱形人》批評之批判

國立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碩士班(我不曉得所上後來為何要把名稱改成這麼長…封面頁差點還key in不進去orz)

學生:王遠洋
指導教授:林建國博士/李有成博士

摘要

本文主旨在討論艾利森的《隱形人》與非裔美國表現文化之間的連結,並以此為主軸回應60年代黑人美學中傳承自哈林文藝復興以來美學與政治的難題。藝術與抗議是非裔美國文學史中的重要議題,牽涉到黑人寫作的美學目的和政治目的。本文首先以堯斯Hans Robert Jauss的美學接受理論reception theory來定義艾利森作為一名強調讀者角色的「生命世界現代主義作家」life-world modernist。從現代主義作家,到表意的現代主義作家signifying modernist,本文提出生命世界現代主義作家不標榜為藝術而藝術,而將藝術釋交給普通讀者,這就是艾利森眼中非裔美國表現文化的特色之一。在此同時,本文也集中評析赫歐Irving Howe、倪爾Larry Neal與蓋爾Addison Gayle三位批評家對《隱形人》的負面批評說明他們的政治意圖掩蓋了《隱形人》中的「不明事物的諸形式」the forms of things unknown,也就是非裔美國表現文化,而其正是艾利森不願將《隱形人》化約為抗議文學protest writing的首要因素。本文最後以分析《隱形人》來強調艾利森透過他自身所經驗的表現文化形式在小說中體現了黑人獨特的生命世界,也抗拒了美學與政治對非裔美國表現文化的物質化materialize。對艾利森而言,書寫的目的在於向讀者訴說對生命世界的經驗本身,而非為藝術或為抗議。以非裔美國表現文化回歸黑人的生命世界,《隱形人》跨越了60年代黑人美學中美學與政治的二元對立。

關鍵詞:艾利森、《隱形人》、美學接受理論、黑人美學、藝術與抗議、非裔美國表現文化

TABLE OF CONTENTS

Title Pag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i
Chinese Abstrac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ii
English Abstrac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v
Acknowledgme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
Table of Content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i
Chapter One:
The Trials of Ralph Ellis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Chapter Two:
Mr. Ellison and Mrs. Brown: From Signifying to Life-World. . . . . . . . . . . . . . . . . . .12
Chapter Three:
Unfolding the Forms of Things Unknown: The Negative Criticisms on Invisible
Ma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Chapter Four:
(De-)Materializing Afro-American Expression and Its Beyond. . . . . . . . . . . . . . . . . .52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Who’s Afraid of Ralph Ellis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6
Works Cite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

2009年10月9日 星期五

暗櫃

繼上次嘗試了圈圈的御用設計師的店ansleep,這一次我跑去東區的對應剪頭髮。我本人是很可以跟陌生人聊天的,因為我非常不怕生…這一次的設計師叫McQueen,是個還蠻不錯看又有型的男孩子。剛認識的我們彼此不斷地修正與對方的聊天話題,漸漸抓到一個主軸,後來他提到──「你有女朋友嗎?」

很誠實的我當然說沒有啊!畢竟這也是事實…接著他便開始向我推銷交女朋友的好處,然後還以一種內行人的口吻小小抱怨了女生喜歡買化妝品的通病之類的,似乎就是要表達有交過女朋友才會懂女生的感覺。

雖然說我並不會在乎出櫃這件事情,但是也不至於在不熟的人面前大肆宣揚自己是gay。於是,像今天這種情況我就被關在「暗櫃」之中了──只能笑笑地應對,偶爾插個幾句話。總不好回他──「啊…可是我是gay說」。剪頭髮剪到一半突然對設計師出櫃很奇怪吧!!!不過話說我曾經算塔羅牌算到一半跟塔羅牌師出櫃,因為我擔心沒先出櫃就算戀愛運會不準…囧

但其實這也不是第一次了──過去在台中也曾是一間店的熟客,每次剪頭髮一定是指定同一個設計師,後來熟了,他也經常叫我快去找個女朋友,談個戀愛。常有圈內人朋友說我的gay氣還蠻明顯的,但我也不曉得路人是怎麼想的,比如像這些設計師就看不出來啊!如果他們跟我談交男朋友的好處,那我一定會覺得比較有話聊啊!

說到圈圈…我跟他的無名脫離了好一陣子了,已經不知道他的近況了。不過,我還是非常非常喜歡他!我正在台大這邊進行一個和他有關的project,還硬要在簡瑞碧的Saussure課扯posthuman,也跟李鴻瓊聊了一下。我覺得李鴻瓊是個鬼才型的人才,而我則是個丁丁型的人才orz他自己也是台大外文系博士,tone調跟李家沂有一點點點像…不過他超瘦,應該可以穿的下很多很潮的衣服,哈!我希望自己能當一個「圈圈的博士生粉絲」!希望project順利!11月15號就會見分曉了…

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

2009中秋節

今年的中秋節我沒有回台中。

仔細回想,在東華大學的4年因為花蓮台中往返路程遙遠,所以我都沒有回家過中秋節,後來因為交了男朋友,當然也就想留在花蓮跟男朋友待在一起。大學畢業後去新竹念碩士班,因為討厭新竹,在交大過的也悶悶不樂,好像回去過了1,2次。今年待在台北,是不想,也懶得離開。

醒來時約莫是10點多,我心底原本就打算今天要花上半天把2門大一英文的雜事處理完──有些學生的e-mail得回,分組名單有漏,80份小考考卷都還沒動手批改,未來要統計成績的excel檔也還沒建立起來…原本想弄完大一英文的事情之後,想好好補一下Marcuse跟Saussure,結果中間facebook串場一下,中午吃完飯還去松青超市買了補給品,擔心颱風會來,晚上又跟妹妹學弟去師大夜市裡的希臘左巴吃「洋烤肉」,晃啊晃的,真正把工作做完居然是快11點的事情了!

其實真的蠻擔心Saussure與批評論述這門課的,修到目前為止也覺得自己之前在碩士班的訓練還不夠。簡瑞碧很關心博士生,也會問我跟我同學關於指導老師想了沒之類的事情。我希望能在她的課上得到進步!

當大一英文的TA已經3週了。在台大這學期是我第一次帶大一生,而且還是第1次帶非外文系學生(生/農/電機)。在交大念碩士班時都是帶外文系大學部高年級學生,因此這次很明顯感覺到其實大一真的才剛離開高中──改平時考考卷時還看到某位學生用補習班考卷的背面答題。這群年輕的族群剛離開升學主義掛帥的體制,擺脫了被各式各樣考試異化/分化的階級,到外面看新的天地,突然之間我發現我扮演這群大一生跟教授之間的溝通者。今天,突然有3個小男生到教室前面找我──「助教,我們沒拿到之前發的講義」。

「我是這禮拜才加選上的」──其中一位是聽障生,必須很仔細又有耐心地聽他講話。第2位是明明每次都有來上課卻還拿不到講義的學生。第3位是經典──他一直以為自己有來上課,直到我第2週用CEIBA發群組信提醒大家小考時,他才終於發現自己前2週一直去了不對的教室,教授不對,助教也不對……

「沒辦法了…你們只好跟我到外文系研究生室領講義,因為我沒帶在身上…」4個人乾瞪眼數分鐘之後,做出這個奇怪的決定。「外文系研究生室在哪裡啊?」小男生們都不曉得,外文系研究生室位在全校最詭異的地方──校史館,也就是舊總圖。那裡是一個每天都莫名其妙有遊客來參觀,但本校生沒事卻根本不會來「了解校史」的地方。「醬子好了,你們先騎腳踏車到傅鐘前,然後再跟著我一起騎去」。我這麼告訴他們。

那時天色正暗,3個小男生跟著我一路騎著腳踏車。雖然開學才3週,顯然他們都交了新朋友──他們在椰林大道上都巧遇了一些人,打了幾個招呼。昏暗之中騎著騎著我突然錯亂了,好像自己剛從東華的文學院下課,騎經一路的阿勃勒,上了仰山橋,經過自己住了1年的向晴莊,騎出校門要去志學街覓食……

2009年10月3日 星期六

新氣象

開學第3週,我已經經歷了目前為止人生中最忙碌的時段。先感謝我的母親,在我工讀不足掛齒的大一英文小TA以及國科會營隊差事之餘,還願意供給我一些零用錢,接著再感謝自己之前碩三那1年邊寫論文邊工作,存了一小筆錢,讓自己能享有一些些自己的時間,還能做一點自己想做的事情。

目前為止,對台灣大學的一切還算滿意,買了屬於自己的腳踏車,穿梭在校園各處。我每週的行程大致上也固定了──週一沒課,通常會到女影辦公室幫忙,傍晚去統領加州上1堂階梯有氧。週二上午8到10點,先出發到普通科目教室上俄文一上。俄文老師是外文系新進的老師熊宗慧(跟我的博一導師黃宗慧只差姓氏不同),她過去是歐茵西的學生,後來於國立莫斯科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回到台大教書。接著10點到12點,我就得騎著腳踏車趕往水源校區。

在我考入台大這年,台大適逢新的氣象──除了我現在住的BOT水源舍區A,B,C,和修齊會館4棟宿舍大樓已全數落成啟用之外,校總區裡歷史悠久的哲學系館已經封閉,並且可能會蓋起一棟爭議很大的人文大樓。哲學系館建立於1963年,是由貝聿銘的助手張肇康設計建造。基本上,我是非常不贊成拆除洞洞館,新/興建所謂的人文大樓的,因為醬一來台大校園一部分的歷史象徵可能就會被摘除。雖然文學院已經著手進行洞洞館的數位化紀錄,但是建物本身將從世界上永遠消失,這是非常不值得的。然而,從今年98學年起,哲學系館已遷入水源校區。落成於1970年的人類系館,恐怕很快也將遭遇被迫搬遷的命運。

週二早上10到12點,我就是得去搬遷後的哲學系館上課,是由陳文團開設的新馬克斯主義的美學理論上。這學期我們要精讀2本新馬克思主義專書──Herbert Marcuse的The Aesthetic Dimension: Toward a Critique of Marxist Aesthetics與Georg Lukacs的The Theory of the Novel。透過Marcuse與Lukacs,老師要探討我最喜歡,也是我碩士班時期所關注的議題──哲學傳統中美學與政治的論辯。寫完碩士論文之後重新認識自己碩士論文的主題,感覺非常奇妙。下午3點半到6點20分,我必須回到普通科目教室擔任大一英文的TA。

週三整天沒課,通常我也會進女影辦公室幫忙。週四早上8到10點一樣要上俄文一上,下午的3點半到6點20分,我則在共同科目教室擔任另1門大一英文的TA。

週五下午要上我這學期的重點課程,也是我選修的唯一1門外文系的專選課──簡瑞碧的索緒爾與批評論述。簡瑞碧是很年輕的老師,長得有點像瘦版又戴眼鏡的徐佳瑩,而我自己其實偏好修年輕老師的課程。他們有衝勁,有野心,有新的視野,可以帶給學生的是與老一輩的學者不同的感受,訓練的紮實度也不見得會比他們差。

透過討論與比對分別於1959年與1983年問世的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這部著作的2種英譯本,簡瑞碧要重建Saussure符號理論被詮釋以及被建構的過程,並輔以Writings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中Saussure散篇的手稿如日內瓦大學就職演說,以及1996年甫自Saussure的夏庄溫室中出土的The Orangery Manuscripts,進而探討結構主義,俄國形式主義等重要學者如何應用Saussure的符號理論,將閱讀4本專書──Roland Barthes的Elements of Semiology,Claude Levi-Strauss的Structural Anthropology,Tzvetan Todorov的Symbolism and Interpretation,以及Christian Metz的Language and Cinema

我負責報告的是Metz的Language and Cinema,哈!因為我愛電影!我很喜歡簡瑞碧,她師承於張漢良,本身也是台大外文系博士。她人很好,但她其實很嚴謹,有時候上課討論過程我整個會緊張,甚至會結巴,但還是要強作鎮靜…而且目前為止我覺得自己上課的表現並不是很好,好像對台大的理論訓練還不太習慣,我自己覺得是跟交大的方式差很多的!但其實真正的訓練現在起才要開始!我想對符號學這一塊有基本的認識,當作我日後從事其他理論研究的基礎。

週六跟週日當然是能休息就休息…但我絕不會錯過週日晚上帥哥老師Wesley在統領加州的街舞課!他真的是帥哥1枚啊!希望這次颱風不要影響到Wesley的街舞課然後全台灣都安然無事啊!下週五我要做1個小口頭報告,是關於posthuman論述中Saussure符號理論之承襲,剛好跟我最近剛投稿的一篇論文主題相關。我希望自己在簡瑞碧的課上表現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