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1日 星期日

material(ize)

今天和台大的圈內朋友去吃了傳說中的西門町猛男火鍋!!!當然不是把那些猛男脫光光放到火鍋裡當料(如果是醬的話大概…),而是店員跟服務生都是猛男!!!我們還看了李安的新電影──Taking Woodstock。台大的gay兒朋友們讓我無意間重拾了某種過去在東華的感覺。以前大學時期不想讀書,想玩樂時,常和一群gay兒朋友們一起出遊,或是宅在一起瘋,非常想念那種感覺。

到目前為止,我覺得自己在台大過得還蠻開心的。最近看到了博士班學長姐們的資格考題目,覺得都很有趣──有人研究Kant,Deleuze,也有James Joyce,Virginia Woolf,也有精神分析理論。等我把30學分修完之後,我也得申請第1科資格考,然後考過之後再申請第2科資格考。有一些人建議我第1科跟第2科之間最好能有連貫性,準備起來也比較不會那麼吃力。我想最好的辦法當然是1科以博士論文所研究的作家及其文本為主,另1科就安排博士論文所採用的方法論。

我覺得台大的老師有一種特質──比如陳文團在解釋馬庫色Herbert Marcuse的理論時,就把〝material〞這個概念解釋得超清楚!!!而且不僅是清楚,更是澄清,因為一般人常把material讀成「物質性」,但是從整個脈絡讀下來,其實Marcuse是指一種「物的必要條件」。簡瑞碧也是一樣同時在做解釋清楚跟澄清的工作。她對索緒爾Saussure的研究也是回到法文原文,追究signifier/signified的法文原文──signifiant/signifie。這樣的用法在法文詞性上與英文完全迥異,但也就能夠理解Saussure不認為signifier有其「物質性」的原因了。

於是我發現自己對於物質(化)material(ize)這個概念越發興趣了──無論是從馬克思主義或是從後人類posthuman的角度。我想從自己碩士論文裡對物質化的討論重新出發,延伸出博士論文的研究。我想把自己的碩士論文摘要重波1遍。這是我6月25號通過學位考試之後重新修改過的版本。我希望不只幫助自己思考,那個1年前的我,跟現在上了博士班課程的我有什麼不同,也希望人們能夠慢慢理解我所想研究的東西…我相信自己的博士論文一定會更上一層樓的!

──

從美學、政治到非裔美國表現文化:雷夫‧艾利森《隱形人》批評之批判

國立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外國文學與語言學碩士班(我不曉得所上後來為何要把名稱改成這麼長…封面頁差點還key in不進去orz)

學生:王遠洋
指導教授:林建國博士/李有成博士

摘要

本文主旨在討論艾利森的《隱形人》與非裔美國表現文化之間的連結,並以此為主軸回應60年代黑人美學中傳承自哈林文藝復興以來美學與政治的難題。藝術與抗議是非裔美國文學史中的重要議題,牽涉到黑人寫作的美學目的和政治目的。本文首先以堯斯Hans Robert Jauss的美學接受理論reception theory來定義艾利森作為一名強調讀者角色的「生命世界現代主義作家」life-world modernist。從現代主義作家,到表意的現代主義作家signifying modernist,本文提出生命世界現代主義作家不標榜為藝術而藝術,而將藝術釋交給普通讀者,這就是艾利森眼中非裔美國表現文化的特色之一。在此同時,本文也集中評析赫歐Irving Howe、倪爾Larry Neal與蓋爾Addison Gayle三位批評家對《隱形人》的負面批評說明他們的政治意圖掩蓋了《隱形人》中的「不明事物的諸形式」the forms of things unknown,也就是非裔美國表現文化,而其正是艾利森不願將《隱形人》化約為抗議文學protest writing的首要因素。本文最後以分析《隱形人》來強調艾利森透過他自身所經驗的表現文化形式在小說中體現了黑人獨特的生命世界,也抗拒了美學與政治對非裔美國表現文化的物質化materialize。對艾利森而言,書寫的目的在於向讀者訴說對生命世界的經驗本身,而非為藝術或為抗議。以非裔美國表現文化回歸黑人的生命世界,《隱形人》跨越了60年代黑人美學中美學與政治的二元對立。

關鍵詞:艾利森、《隱形人》、美學接受理論、黑人美學、藝術與抗議、非裔美國表現文化

TABLE OF CONTENTS

Title Pag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i
Chinese Abstrac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ii
English Abstrac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v
Acknowledgme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
Table of Content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i
Chapter One:
The Trials of Ralph Ellis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Chapter Two:
Mr. Ellison and Mrs. Brown: From Signifying to Life-World. . . . . . . . . . . . . . . . . . .12
Chapter Three:
Unfolding the Forms of Things Unknown: The Negative Criticisms on Invisible
Ma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
Chapter Four:
(De-)Materializing Afro-American Expression and Its Beyond. . . . . . . . . . . . . . . . . .52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Who’s Afraid of Ralph Elliso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6
Works Cite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