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來個考前大猜題

一直以來都以平常心準備博士班考試,卻在晚上收拾行囊時感覺到有一點點的緊張。我想我是個出遠門也必須隨時保持熟悉感的人,因此我旅行經常得攜帶很多東西,比起所謂的背包客,我恐怕等同於是帶著家在移動的人。

這禮拜所有的上班跟上課都請了假,輕鬆很多,就準備往後3天全力以赴。今天下午哪兒都沒去,斷斷續續地讀了The Johns Hopkins Guide to Literary Theory & Criticism中的Deconstruction的Derrida部分。

晚上在決定英國文學、美國文學和文學理論與批評要各帶哪一本書去台北看。英國文學我決定帶John Peck和Martin Coyle合著的A Brief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New York: Palgrave, 2002),是大約1年前我決定考博士班時挑選的,內容淺顯易懂但是深具洞見,是本修過英國文學後的學生讀起來會很有收穫的書。至於美國文學,當然是帶Peter B. High的An Outline of American Literature(New York: Longman, 1986, 2004)──大三時以為自己會考碩士班一般生入學筆試時買來準備的書。其實我從大學時準備碩士班考試就覺得美國文學雖只有200多年的歷史,而且在系上只有1年的課,但是比英國文學更難準備。因此,High採用的文學運動和斷代法對我而言就比較實用。由於之前準備考碩士班時有較長的時間準備英國文學,使用的是Martin S. Day的3大冊聖經版,相信外文系是無老師不知無學生不曉,而Day所編寫的美國文學討論也很細,不適合短時間內應試的學生。

至於文學理論與批評,我猶豫了超久。想帶大學時期傅士珍教1整學年文學批評所用的課本──Michael Ryan的Literary Theory: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Blackwell: Malden, MA, 1999),裡頭有一大堆我當時手抄到快斷掉的筆記,這本書目前已經有第2版。以往考研究所大家準備文批時,普遍都使用Peter Barry的Beginning Theory: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y(New York: Manchester UP, 1995, 2002)。這也是補習外文所時,授課教師所指定的課本,確實也寫得不錯,但我本人不習慣這本的寫法。最後我決定多帶余君偉碩一教研究方法時指定的課本──Julian Wolfreys的Critical Keywords in 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y(New York: Palgrave, 2004)。這本是連余君偉自己用起來都稱讚的書,正如書名所指出,這本是像字典一樣的reference book,但是他將每個理論用字的脈絡和不同理論家的運用都做了很有效的整理,甚至有對照書目頁數。

感謝couple同學在睡前打來加油打氣,希望她能快快從去政大發表完論文的疲累中恢復過來。也要謝謝Medievalist同學昨天在火車上的感性分享,我相信我們都能順利走上學術之路的!還有Nick在gtalk上的鼓勵,跟某路人Shao-ming的叮嚀囑咐。還有要謝謝徐詩思的祝福和李有成老師的「威脅」,提醒我答題時要簡潔有力。我很快就要上考場啦!明天在火車上跟在旅社裡還可以做最後衝刺!現在呢,就先來玩個大猜題遊戲!我在英國文學、美國文學跟文學理論與批評3個考科中各挑出5個人名/理論用字,然後不管台大,輔大跟政大3間的筆試題目是有直接問到,或是答題時能夠使用到都算數。不知道1個禮拜後自己回來看這篇網誌心情會是如何…

英國文學──
Shakespear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Corpus Christi
Charlotte Bronte
T. S. Eliot

美國文學──
American Renaissance
Washington Irving
Henry James
Fugitive Slavery
Puritanism

文學理論──
Jacques Derrida
Jacques Lacan
Postmodernism
Posthuman subject
ideolog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