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美國文學1865以前

「美國文學1865以前」是我大學時期所修的最後一門必修課,在大四上修讀完畢。因為接著的「美國文學1865以後」在我大三下時為了要和前b一起上課而提前上修了。由於大三上已經上修了曾珍珍老師在碩士班開設的「女性文學專題」,所以她早已經認識我了,對於我大三時上修大四的課程也沒有反對。因此,我大三下便快快樂樂地每週一一大早從床上醒來,兩人輪流去浴室盥洗,另一個人再貪睡一下,然後一起穿上衣服騎車出門,共用一本Norton Anthology,坐在一起上課。

3年後的我,坐在台中的家裡頭,在交大外文系「美國文學(一)」第一次上課的前夕,和徐詩思老師透過電話一同討論syllabus。身為系上指定的Pre-Ph.D.教學助理,徐詩思讓我小小的提前體驗博士生當講師的機會。

在課程的配分當中,group presentation佔20%,attendance and participation佔10%,midterm佔25%,final佔35%。這四項全由徐詩思負責。而最後的10%則是我的TA's assignment and other scores,徐詩思說可安排隨堂小考或是出回家作業,形式與內容全部由我自己決定,只要提前告知她即可。而我將在下週三,也就是9月24日當天向大三同學宣布我的grading policy。

而徐詩思也給我一次上台表現的機會,也就是在她10月15日赴美國發表論文那一週,她要我選定一部電影,讓同學看完之後,帶領大家討論。而我選定了由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在1997年所執導的《勇者無懼》(Amistad)──黑人由非洲穿越中央航道(the middle passage)被強行帶至美國而成為黑奴的血淚史,也是我在碩士論文中所間接處理的面向之一。也因此徐詩思在接著的下一週上課就安排了早期的非裔美國作家──伊奇亞諾(Olaudah Equiano)與蕙特莉(Phillis Weatley)。

徐詩思說她是第一次教台灣的外文系學生,所以很多事情她也還在摸索,且依據著自己以前讀大學的經驗來判斷。而我則在大學時期舉辦過數次數種熱血的讀書會與討論會,那些經驗都還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腦海裡。只是這一次我面臨的考驗遠遠大於之前遭遇過的任何一種──我必須掌握住美國文學1865以前這一段斷代史的精神,一段我不甚熟悉的文學史,不是靠曾老師的筆記,更不是靠sparksnotes,而必須靠著我自己一直以來對於這一段斷代史的透視與覺察。

於是曾珍珍老師曾在課堂上說過的「武功」,現在該是由我自己來運氣挪用的時候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