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

?/4

本學期在累爆了的每週三與每週四過後,每週五其實才是我一週的開始。越接近期末,越知道自己可以結束一段日子,朝新的生活規劃邁進,其實也越難熬,因為辛苦的事情也總是集中在此時。

今天一樣去上了1堂皮拉提斯跟1堂爵士舞。晚上看看電視,跟媽媽聊聊天。我認真開始用腦密集思考的時間總是在夜闌人靜之後。凌晨時分,伴著廣播裡一首又一首的流行歌,把2個研討會的摘要一口氣都投出去了。說穿了其實是同一份,只是中,英文的差別罷了。先前這一份摘要其實也被我拆成不同的2份,投到2場研討會去了,1份專論非裔美國文學,另1份則專論台灣文學。之所以能一口氣投這4場研討會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我早在劉紀蕙的「拉岡專題:主體與語言」的課程剛開始我就在準備這一項研究計畫了。

這個研究計畫可以追溯至我碩二時閱讀賀絲頓(Zora Neale Hurston)與賴特(Richard Wright)的小說的心得,而我在碩三時決定把這些心得按圖索驥地撰寫成博士班的研究計畫,所以劉紀蕙的課程算是提供了我一個書寫的機會。

而又因為決定以比較文學為博士班的研究方向,所以我也同時加入了對王禎和(Wang Chen-ho)的討論──基本上連結點是非裔美國人與台灣人與英語習得(the acquisition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的這一個議題之上,但是我想處理的脈絡有點複雜,也必須以文本分析來佐證。我循著自己的思路一一梳理這些想法,已經先把一份摘要完成了,也在劉紀蕙的課堂上口頭報告過了2次,2次她都給了我很實用的意見。第1個讀到我這份完整研究的人,應該也會是她。我可能會找機會向她表明我的期末報告其實是博士班的研究計畫,並跟她另約時間談一談。

1月底把劉紀蕙的課程期末報告寫完之後,同時也代表我的博士班研究計畫英文版基本上已經有初稿了。再來就是靜候發表的機會──不知道這4個將在下學期展開的研討會,會有幾場能投上。研究方向到底好不好,能不能做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