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

瘋狂的石頭──在地化的同中求異

《瘋狂的石頭》(2005)/★★★★★

相較於李楊在《盲井》中以社會寫實觀點處理中國工人階級的苦難掙扎,賈樟柯的《二十四城記》戲耍歷史再現,不受既有印象與外在環境的箝制,以他自己的方式讓工人自己說話,同時也以他自己的方式看工人說話。而寧浩2005年的電影《瘋狂的石頭》,則是以黑色幽默處理中國工人受資本主義的壓迫,同時也揶揄了好萊塢的類型電影如Mission ImpossibleSpider Man等,是一部精采有內容的商業電影。

插播──天啊!昨天上午11點鐵道迷又看到張心宇播報新聞了!整個目不轉睛地看了45分鐘的中天新聞,張心宇真的好帥啊!整個好想抱他一下。鐵道迷將來要努力認識醬的男生然後跟他交往啊!!!

但《瘋狂的石頭》也不能單純被視為商業電影。電影的背景是述說一群工廠工人在拆除公廁時,赫然發現一枚價值連城的玉石。廠長謝千里將其放在展覽廳中公開展示賺取利益,工人包世宏尚不知工廠已經瀕臨被併吞的邊緣,聯合數人共同維護玉石安全,一心相信玉石展覽的營收能拯救工廠。在此同時,另外2組人馬早已經覬覦玉石,一場真假玉石相互調包的混戰就此展開…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最主要敘事,但寧浩利用剪接交錯時空,鋪陳一場亂中有序,小人物的眾聲喧嘩。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的寧浩,在訪談中表示自己深受英國導演蓋里奇Guy Ritchie與美國導演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tino的影響。在西方電影美學的薰陶之下,寧浩以四川方言穿插粵語,創造中國黑色喜劇電影的獨特性,展現中國性下分歧且多元的語言混雜hybridity,而這種語言混雜在2007年的《瘋狂的賽車》中則更為明顯。

從電影形式上來看,《瘋狂的石頭》本身是一種對電影可塑性的挑戰。法國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相信電影就是一種哲學,而在他的電影理論中,理解電影就是理解現代思潮。《瘋狂的石頭》一反傳統的敘事電影,打破線性的單向故事發展,表現出一種反叛的氣勢,扣合住電影中這些個性鮮明的角色。但在電影主題上,諷刺這些角色的黑色幽默看似壓住了這一種反叛氣勢,彰顯這些人不過也只是掙扎求生的小人物,其實正是寧浩拍電影所想表達的一種思考。回到歐陽江河的提問──「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其電影文化會不會完全被商業電影統治?」。

鐵道迷認為,全球化雖然有規格化standardization的危險,但是在地化localization的同中求異正是對抗資本主義霸權的利器。對於《瘋狂的石頭》,寧浩在訪談中表示──「我想對工業體制進行探索,因為要拍工業電影就必須要尊重工業流程。我發現工業本身千瘡百孔。電影工業不容樂觀。如果我們還要走牆外開花牆裡香的路線那是對工業不負責任。我呼籲老中青導演都拍點能把觀眾帶回市場的電影」。

寧浩明白拍電影的規則,再怎麼耍酷也必須符合市場原則。《瘋狂的石頭》拍得有個性,也不失其廣大的觀眾票房,這就是寧浩拍的電影。2007年的《瘋狂的賽車》也是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