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賽車》(2008)/★★★★
鐵道迷認為,全球化雖然有規格化standardization的危險,但是在地化localization的同中求異正是對抗資本主義霸權的利器。寧浩明白拍電影的規則,再怎麼耍酷也必須符合市場原則。《瘋狂的石頭》拍得有個性,也不失其廣大的觀眾票房,這就是寧浩拍的電影。2008年的《瘋狂的賽車》也是如此。
《瘋狂的賽車》若擺入華語電影的脈絡裡來看,可以從最近一陣子在台灣很夯的口號,就是與在地化息息相關的「本土化」談起。這個口號本身的意識形態囊括了很多面向,最明顯的就是「去中國化」。本土化是主張強調台灣的特色,發展出屬於台灣自己的文化。因此,許多本土電視劇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早期從以鄉土家庭為取向的《鳥來伯與十三姨》,到陳昭榮演出一系列的集團家庭劇如《台灣阿誠》,《台灣霹靂火》跟《台灣龍捲風》,後來還有《天下第一味》跟《娘家》,都是台灣試圖發展本土化的文化現象。似乎這些黑道對槓,婆媳衝突…等,都屬於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寧浩《瘋狂的賽車》就加入了醬的集體記憶──罵髒話耍狠,台味很濃的黑道老大。《瘋狂的賽車》將此集體記憶轉換為中國電影裡的主題,有如一種另類的異國情調。《瘋狂的賽車》和《瘋狂的石頭》一樣具有語言上的混雜性,而台灣的觀影者這一次應該會有格外熟悉的感受,因為當戎祥飾演的台灣黑道烏龍幫大哥東海跟他的小弟們出場時,背景音樂是熟悉的台語歌曲。而九孔飾演的李法拉則是娶了大陸妹,但又是怕太太俱樂部的台灣分會成員,因此雇用王雙寶和巴多要暗殺太太,沒想到半路殺出了黃渤飾演的耿浩…承襲《瘋狂的石頭》中多主線的敘事模式,雖然《瘋狂的石頭》在香港票房受挫,但鐵道迷相信《瘋狂的賽車》應該能吸納眾多來自台灣觀影者的票房,更符合寧浩拍電影的原則──把觀眾帶回市場的電影。
華語電影史中,兩岸三地影星合作早有先例。不管是第5代導演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裡頭有周潤發,劉燁,鞏俐,周杰倫,或是第6代導演馮小剛的《天下無賊》,由劉德華,葛優以及劉若英等人演出,都展現了華語電影中語言的多元與歧異性。這是華語電影的特色與前景,也是值得討論的文化現象。在馮小剛的新電影《非誠勿擾》中,一樣有中國與台灣的跨國合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