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徐詩思把「新」美國研究的weekly responses發回來給大家(說大家其實也只有3位學生),顯然徐詩思被我搞得有點錯亂,因為我是把她上課指定的reading assignments寫進了我碩士論文的introduction裡頭。因此,一方面徐詩思半強迫地成了我的reader;另一方面她不知該把我的東西當成response看,還是當成thesis看。
雖然我很害怕聽到徐詩思的意見,因為我超不想寫introduction的,我已經有點懶了。但是我還是硬聽了,而且許多人,包含我前b都說introduction超重要!徐詩思是一個相當嚴謹的學者,從她討論critical essays的方式,以及她針對同學發言的評論看來,她對於學術研究有相當程度的要求。徐詩思點出了一些我這一份做為碩士論文的introduction的缺失,例如副標題所下的字與字之間的關聯性,或是所引用的篇章的目的…等等。
自從余君偉在1年級的研究方法課教完研究生論文寫作之後,大家可說是各自發展。所謂師父領進門,功夫看個人。我想利用閒暇的時間,說一下自己寫論文的心得。今天想說的剛好是下午回學校時跟couple同學所討論的──論文到底需不需要使用理論?美國解構主義學者Paul de Man提醒我們──勿抗拒理論。是的,理論確實是很重要的,但是如何重要,端看研究者的作為而定。
理論與文本的問題早在當時我們交通大學外文所舉辦新生說明會時老師們就談過了。所上的榮譽教授周英雄曾說──理論研究與文本研究最好能選其中一個好好發展,最重要是找出自己的路子。余君偉在研究方法上以論文為實例,說明若不想使用理論撰寫論文的幾種做法。舉例來說,一部作品可以放入所謂大傳統的古今流變脈絡來談,比如歌德式文學gothic tradition,或是幻奇文學fantastic。
而我想分享的是我個人的經驗。在我的論文裡頭,其實包含了文學批評與理論二者。前者是所謂的文學批評literary criticism,比如像Woolf論寫實主義文學,James Baldwin論抗議文學,還有當然就是主角Ralph Ellison論黑人文學。至於後者當然就是現今學院裡當紅的文學與文化理論literary and cultural theory。
其實,在與現在的碩士班同學互動或閒聊之時,常常聽到大家會說──「怎麼辦都不會用理論」,「精神分析好難喔」,「研究非裔美國文學的話後殖民理論很重要」等等的話。但是,大學修過1年文學批評以及碩士班1學期文學研究概論的我,卻認為會不會理論,或是要不要用理論,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了解自己手邊正處理的文本,以及你如何看待他。
因此,研究小說的人最好要讀過Woolf的〝Mr. Bennett and Mrs. Brown〞;對詩感興趣的人,也應該要對一些詩人論詩的著作有所了解,以此類推。不要忽視了這些文學批評的作用,它或許可以在你的論文中小兵立大功呢!
至於當代文學與文化理論,我的看法是──別把它當公式用。舉我自己的例子來說,雖然我研究的是黑人作家,但是我的論文中卻隻字未提後殖民理論。為什麼黑人作家一定要透過後殖民理論來理論化呢?相對地,研究女性作家也未必就要使用女性主義理論來解讀。當然,上述的做法並非有什麼不好,也都可以做出許多精采的研究,但要注意的是千萬別畫地自限。當一位研究者認為黑人文學必須透過後殖民理論來檢視,或是同志文學就得用酷兒理論來詮釋時,就跟人們認為黑人只能寫抗議文學,白先勇只會寫《孽子》一樣,是很可惜且荒謬的。若對文學理論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更可以此為基底,再結合其他的理論來衍生更廣闊的視角。
最後,不管是使用了二者的哪一種理論,或是像我一樣兩種交互使用,找到適合的切入點也是很重要的。
嗯,
回覆刪除就好像讀電機的,
也可以賣保險一樣囉…
倒是酷兒理論我是第一次看到耶,
呵呵…
我想「論文」這兩個字真的就是為了
你們唸文學的學者發明的,
像我們商管的論文,
不就是收集資料,
然後假設結果,之後驗證…
如果我們的論文可以像你們一樣,
有理論可以運用,
那該有多美麗呀…
N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