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好孕臨門

雖然我一直是個抗拒婚姻這個觀念本身的gay兒,尤其對於異性戀婚姻更是非常感冒,但是賈德艾帕托(Judd Apatow)於2007年所執導的《好孕臨門》(Knocked Up)卻很深得我心。除了本片請到多位影星客串所營造出的後設效果之外,再來當然就是性別議題了。

也許是後現代的人類已不再信仰先交友後上床的價值觀,也因此異性戀性關係中難纏的未婚生子變成了值得探討的一項議題。《好孕臨門》就是這種「後婚姻電影」(post-marriage film)──我自己亂生的一個詞彙。影片中的男主角塞斯羅根(Seth Rogen)已是2007年好萊塢喜劇市場最紅的男星。中時部落客但唐謨顯然非常欣賞塞斯羅根在影片中所呈/再現((re)present)的異性戀男人。我想,典型的異性戀男人確實會有這些表現──他們不壞,只是幼稚,拿女人沒辦法,對她們又愛又氣,然後窩在酒吧裡頭抱怨連連。

影片中不斷著墨的便是這種存在於異性戀男性之間的同性情誼,塞斯羅根飾演的班甚至喜歡自己的姐夫,保羅魯德(Paul Rudd)所飾演的彼特,喜歡到想親上他一口。比較基進派的酷兒理論學者應該就會把這些電影語言詮釋為同性戀慾望的流動,而性別研究學者賽菊蔻(Eve Sedgwick)更會將其視為同性戀社會性的(homosocial)的一種表徵。

而相對的,凱瑟琳海格(Katherine Heigl)飾演的艾莉森和姐姐黛比之間的關係,不就正是芮曲(Adrienne Rich)在〈強制的異性戀和女同性戀存在〉(〝Compulsory Heterosexuality and Lesbian Existence〞)一文中所論述之「女同性戀連續體」(lesbian continuum)嗎──此中譯是由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生鄭美里所譯成。鄭美里相當關注女性文學研究這塊領域,我遇過她2次,一次是她主讀女書店在紫藤廬舉辦的女同志小說《寂寞之井》(The Well of Lonliness)的讀書會,另一次是我們一起參加了馮品佳在女書店所主講的聶華苓的《桑青與桃紅》講座。

我們都相當清楚芮曲是如何地論述異性戀的婚姻制度,以及女人在這建制化(institution)下所被決定的角色。因此,影片最後一幕實在令我心生不安,恐怕會遭受學術圈裡女性主義理論學者的砲火猛攻──班以丈夫的身分,逼迫艾莉森的姐姐離開產房。他說──「產房是我的房間,那個有可樂販賣機的地區才是妳的領域」。

如此一來二十世紀的女性主義先鋒吳爾芙(Virginia Woolf)為女性所隔開的那一間自己的房間,卻在異性戀的婚姻體制之下被異性戀男人全盤收編且嚴格控管,更令人髮指的是親姐妹間的女同性戀連續體也因此硬生生地被腰斬,最後姐姐黛比竟然還冷靜地坐回自己丈夫的身邊說──「我被強迫離開產房了,不過我挺愛那小子的」。

很難想像基進派女性主義者若看到影片中這一段,會不會氣的把電視砸了或是用手刀把DVD給劈壞。然後我又仔細地想像了一下,如果是我,班這樣的小子會吸引我嗎?可能不會吧,而且他是異男耶,真的是很糟糕。和異性戀男人相處對我來說並不是很輕而易舉的事情。至於他的姐夫彼特還比較對得上我的胃口,不過…男人的溫柔真的真的很重要。至少班做到了。

但是像彼特這樣的男生也是很有趣的──瞞著老婆參加夢幻球隊遊戲,獨自一人開溜去看電影,對各種椅子充滿好奇。有一點幼稚的男生,也是另一種成熟魅力的呈現。

回到婚姻的觀念,其實可以開闢一個「電影中的強制異性戀」(Compulsory Heterosexuality in Film)的專題來討論。包括先前談過的《鴻孕當頭》,《我的酷兒婚禮》,還有另一部我所謂的後婚姻電影《頭彩冤家》(What Happens in Vegas),都可以寫一系列的專文討論之。我想寫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一部分還是留到博士班以及未來的學術生涯裡慢慢寫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