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chu.edu.tw/New_nchu_3/01news/news_main.php?news_sn=7371
早早起床,吃了吐司當早餐,就快快出門,騎車到興大去,準備參加「後人類理論研讀會」。這一次是閱讀N. Katherine Hayles的How We Became Posthuman: Virtue Bodies in Cybernetics,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cs中的第6章:〝The Second Wave of Cybernetics: From Reflexivity to Self-Organization〞。
上回的研讀會辦在6月,正是我為了中山大學「離散與亞洲電影」忙得焦頭爛額之際。不過參加了這一次,就覺得錯過上次著實有些可惜。「後人類理論研讀會」是由邱貴芬老師所主導的一個名為「自然、科技與台灣文學電影裡的『環境』課題與社會規範」計畫下的子計畫。顯然,這一方向仍然由台大外文系的廖朝陽老師及他的子弟兵領軍。
事實上廖朝陽一直有在指導後人類(posthuman)相關議題的博士生。楊乃女95學年度自台大取得博士學位,其論文題目為〈烏托邦與機器:從烏托邦文學到後人類〉。而李家沂早在89學年度自台大畢業時,即在廖朝陽的指導下寫了〈網際網路的空間觀:物態空間與存有空間〉。而黃涵榆也是台大外國語文學所博士,他的博士論文在張慧娟的指導下寫了〈穿越不可承受之矛盾:論電腦龐克與網路文化之科技主體、空間與時間〉。三位博士所處理的對象顯然不同,但其關注點都在所謂的後人類。
其實黃涵榆老師還蠻吸引人的,是個頗具魅力的男人。這一篇文章將詳細紀載今天的研讀會中我與黃涵榆老師的對話,以及廖朝陽老師的回應。黃涵榆老師自台大取得博士學位後旋即進入淡江大學英文系任教,97學年度轉任師大英語系。
根據黃老師的解釋,reflexivity意味著將觀察者本身納入系統之中。也就是說,系統的權力關係已不再是統治者高高在上的威權統治。這一基本概念自傅柯的micropower到拉岡談gaze時都一再地被強調。主體,也就是觀察者的本身,可以自成一格──也就是Hayles所定義的〝autopoietic〞(自生系統)。
這一自生系統是封閉性的,它自我建立界線,可完全脫離外在環境而存在。因此,主體的經驗形成過程是討論的重點。黃涵榆老師以他的專長精神分析來切入。精神分析看待經驗的論點經常被批判為唯我論(solipsism),因為在精神分析中經驗顯然是可以被歸納的。
而我想切入的則是哲學脈絡下的經驗法則。哲學詮釋學家高達美在《真理與方法》中,追隨黑格爾的腳步,發展出經驗的辯證關係。高達美相信,所謂的「經驗」意涵有二──其一為主體所已經經驗到的,另一則為主體尚未去經驗到的。而最典型的例子是,主體雖渡同一條河2次,但這2次仍屬不同經驗。也就是說,主體不可能獲取2次完全相同的經驗。因此,主體的經驗是不可能被歸納的,因為主體的經驗永遠會在時間洪流下成為過去,而主體也永遠在面臨新的經驗。因此,高達美認為,經驗無法指導主體找出真理,而是讓主體明白自己永不可能得知何謂真理。如此一來,經驗正是已知/未知兩者間的辯證結果。
我想這正符合黃涵榆老師所定義的後人類──一種去中心化的論述。所以黃老師贊同我的說法,並認為我們必須重新檢視各種形式的預設立場,因為任何的預設立場都有其本質主義上的中心存在。而廖朝陽老師則提醒大家,autopoietic theory本來就指出了人類的有限性。廖老師舉孔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為例,說明在科學上,也必須先在未知中做出假設,然後再針對典範予以修正。
今天的研讀會受益良多,我也希望繼續與黃涵榆老師保持聯絡。如果1年後要報考台大外國語文學所博士班,那我必須交出10頁的英文研究計畫以及1頁的研究計畫中文摘要。現在我希望能繼續以非裔美國文學為立足點,透過我一直以來所感興趣的文學達爾文主義(literary Darwinism),然後提出後人類時代下可能的非裔美國文學研究課題。
正如淡大英文系黃逸民老師在研讀會最後點出的,後人類理論中一個最主要的方向,即是重新挑戰人類/動物間的界限,或是人類的動物性(animality)。這個當然是台大外文系黃宗慧老師的關注焦點。她在《中外文學》第37卷第1期中出版了一篇名為〈劉克襄《野狗之丘》的動保意義初探:以德希達之動物觀為參照起點〉。
而我的關注焦點則是文學作品中的黑人角色一再地被再現為動物──賴特《原鄉之子》中的大湯瑪士在犯下謀殺罪後數度被警察認定為猿猴(ape)而非人類。或者是黑人自我的動物化,例如在賀絲頓的非裔美國女性小說經典《他們的眼睛正看著上帝》中,黑人女性被視作驢子(mule)等等的描述。這些再再都提醒了美國白人的深層恐懼,即人類是由動物所演化而成的。而當有一天人類的動物性自原始慾望回返之時,文明恐將崩毀於一旦。然而,自認為已經進化而擁有文明的現代人,到底又有多文明,以及何以自詡現代?因此,當達爾文在19世紀的英國提出進化論時,維多利亞時期人類的恐慌與不安瀰漫於整個社會。而進化論的概念,又是如何深植於所謂白人經典與非裔美國文學之中?以戴維思的說法,白人的文學形式是「進化後的」(evolved)嗎?或正如非裔美國文學與文化評論家裴克(Houston A. Baker)所言,非裔美國文學傳統必須是未知的(unknown),否則一旦被任何西方文學形式統合,則將失去其獨特性呢?
接下來的幾篇文章將整理1年後報考台大外文所博士班的研究計畫方向。申請博士班必須謹慎小心。考不考得上已非重點,重點是進去後有沒有可以發展的路線,有沒有指導老師能帶著你走,當你的後盾。因此身為準考生的我,必須知道台大的現狀,以及從台大出來的這批人,究竟在搞些什麼飛機。
照版主的研究方向, 就筆者所知,
回覆刪除台大外文所是劉亮雅老師比較有研究美非文學.
理論方法部份可向廖咸浩, 廖朝陽老師多多學習.
有空可去旁聽師大英語系梁一萍老師, 陳春燕老師的課.
至於博士班筆試部份跟準備碩士考試一樣,
但必須深入了解作品. 另外就是要精通當代文學理論, 尤其是Lacan, Zizek, postcolonialism, post-human theory,
diaspora discourse, eco-criticism等.
提醒您research Proposal務必先作文獻回顧, 然後是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