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夜戀

2007年推出的電影《夜戀》(Evening)背後的陣容組合相當堅強──原著小說為當代美國文壇上相當亮眼的作家蘇珊米諾(Susan Minot)的作品,編劇是《時時刻刻》(The Hours)的作者麥可康寧漢(Michael Cunningham),導演則是執導過《非關命運》(Fateless)的匈牙利導演路易斯寇坦(Lajos Koltai)。

西諺云──〝from the womb to the tomb〞。各自有家庭與身孕的兩個女兒康絲坦絲與妮娜,回到臨終的母親安身邊,而瀕死的安則在床上回溯自己的年少輕狂,有許多是連兩個女兒都不知道的。愛情與性是人生中最值得回憶的經驗。安年輕時與哈里斯的愛戀,糾結於好友萊拉與萊拉的哥哥巴迪之間的複雜關係,絕對會讓觀影者在唏噓中一一回味生命裡的苦與甜。

《夜戀》裡的哈里斯扮演著一個關鍵的角色。芝加哥太陽報(Chicago Sun-Times)的名影評人艾伯特(Roger Ebert)定義哈里斯為〝Seeing-Eye Man〞,意指在電影中會以手指向某物讓女人看的男人。而在影片中哈里斯指著星空,告訴安哪一顆星是他們的星,兩人接吻了。就在此時,安的好友巴迪從宅邸走來,打斷了兩人。這一場景正恰似吳爾芙《戴洛維夫人》(Mrs. Dalloway)裡的莎莉,克萊麗莎與彼德之間的三角關係。因此,當巴迪對安坦承他親了哈里斯時,我一點都不驚訝。

巴迪說他和他妹妹萊拉一直以來都對哈里斯有著一種情愫。然而他們兄妹兩人卻都因為不同的原因而沒有辦法和哈里斯在一起──巴迪對安表示自己沒有辦法處理這種感情,萊拉則是在與卡爾結婚前對哈里斯表白遭到拒絕。而哈里斯顯然喜歡上了這位遠道而來參加好友萊拉的婚禮的安,兩人也在萊拉的婚禮當晚發生了關係,然而巴迪卻也在這個時間點意外喪生,而安則不再與哈里斯有往來了。之後兩人各自結了婚,過著自己的生活。如此對現實人生的描繪也早在1925年的《戴洛維夫人》與康寧漢1990年的《末世之家》(A Home at the End of the World)中可見類似情節。我討厭哈里斯這種異性戀男人,他身上就是有一種特質能把身邊的女人跟gay兒們都吸引住,然後個性又好到一個無法抗拒,更糟糕的是如果一個女人跟一個gay兒同時愛上他,那真的是一個超級大災難。

影片最後東尼克莉蒂(Toni Collette)所飾演的妮娜終於對男友說出自己懷孕的事實,兩人也與康絲坦思一同歡慶。而就在此時,看護下樓梯來叫兩姊妹上樓。兩姊妹牽著彼此的手,影片就在安的房間裡收尾。yahoo時尚頻道專欄作家圈圈在評《夜戀》時,是從女性的觀影角度來切入──

戀愛...結婚及家庭...小孩...
我想這是女人的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了...
而現在的社會因為太多外在因素...
很多女人可以割捨掉其中某一塊...
可是對於背景在好幾十年前的美國而言可不是醬...
但我想那也是一個適當的可以省視女人心的好時代...
_
女人的煩惱通常表面是很無聊的...
幾乎百分之九十都跟人際關係扯上邊...
不管是友情...愛情...親情...
女人總是會想很多的考慮到別人的心情...

﹝…﹞
夜戀拍的美極了...
在這麼美的場景裡當然不會出現太超現實或誇張的手法...
就跟女人的人生一樣...
外在永遠很美...內在永遠很複雜...
_
於是關乎女人的苦...樂...悶...痛...不安...堅強...第六感...不甘願...等等...
尤其是...
以三十年的時空在交錯著上演...
這一頭是親子與家庭...
那一頭是愛情與友情...
關於女人的一生...
被濃縮在這二個多小時裡...
好的壞的壓住的很久不見的想忽略的...
不管是什麼情緒都被完完全全的引發...
這絕對是可以讓女人們感同身受的一部電影...


看完這段我覺得異性戀男人全都應該先來個面壁自我反省一下。我真的很懷疑世上會有幾個異男願意陪自己的女朋友,甚至是女性友人一同觀看《夜戀》這部電影。我覺得搞不好gay兒們比異男還要了解女人。

《夜戀》裡頭有幾個我很喜歡的演員──這當中當然包括飾演老年的萊拉的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超棒的東尼克莉蒂,以及《珍奧斯汀的戀愛教室》(The Jane Austen Book Club)裡的男主角休丹希(Hugh Dancy),他自2004年起即擔任Burberry的男模。還有《美國天使》(Angels in America)中的派翠克威爾森(Patrick Wilson)。《美國天使》這一部長達6小時的鉅片,應另闢專欄論之。

《夜戀》中的安死前想到的是那唯一令她怦然心動過的哈里斯。當我死前,我想到的人會是誰呢?我是否還會記得與哪一個男人做過愛,又愛過哪些男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