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摩斯戴夫

自從搬回家後,我總是戲稱我現在唯一的約會對象就是我媽。住在台中市,尤其是距離市區近的地方,永遠都不會無聊,實屬約會的絕佳地點。

晚飯時間我媽陪我看哆啦a夢,我則陪我媽看櫻桃小丸子──這幾乎成了我自搬回家住之後,每天傍晚的例行公事。晚上,電視上剛好正播放我一直超想看的電影──《狙擊封鎖線》。不是因為劇情,不是因為布魯斯威利,而是因為摩斯戴夫。

迷上摩斯戴夫是碩一的事,由於自己碩士論文所關注的是與非裔美國研究相關的議題,因此有碰觸到黑人的電影我都會特別注意。當時碰巧在HBO看到了自製影片《天賜良醫》,從此我就愛上這位非裔美國籍演員,並在心裡堅持著,若Ellison的Invisible Man要拍成電影,不管誰是導演,摩斯戴夫絕對是最適合飾演invisible man的演員。若要形容男生又帥又可愛,摩斯戴夫是很完美的例子。其實強納森坦戈也是一例,不過在這裡得先將他擱著了。接著我找了摩斯戴夫演的另一部片來看──《星際大奇航》。改編自科幻小說家道格拉斯‧亞當斯的經典之作《銀河便車指南》。這部電影也可以再另闢專文討論。

後來我才知道摩斯戴夫是美國當紅的嘻哈饒舌樂歌手。當時前往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非裔美國研究學系修〝consciousness and hip hop: resistance and repression of young prophets of rage〞這門課的時候,我還特地在行李中放了兩張在台北佳佳唱片行買到的True Magic,以及在誠品敦南店音樂館買到的The New Danger。果然,開始修課後摩斯戴夫成了年輕黑人學生熱衷討論的靈魂人物。後來我在舊金山的維京唱片買到摩斯戴夫最經典的一張專輯──Black on Both Sides。不過後來課程的專題研究我並沒有選擇他做為研究對象,因為我通常不喜歡再挑選自己已經喜歡的人事物來做研究,我喜歡挑戰全新的任務,所以我挑了Nappy Roots。有機會再來說說我在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修課的軼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