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7日 星期一

彩虹下的幸福

連續兩個週日沒有去上Danny的哈達瑜珈1跟身心靈平衡──一次去了高雄中山大學發表論文,另一次去了台北電影節。因此,在今天重回Danny的課程,心裡有種穩定感,加上今天下起傾盆大雨,學生幾乎少了一半,上起來格外舒暢。其實Danny長得不賴,身材又好,重點是他教學很認真(這個真的是重點啦)。

晚上找媽媽一起看了《彩虹下的幸福》,原本是想以這樣的方式讓媽媽開始去了解我的世界。不過,看了一段時間後,發現這部電影並不是我想像中的同志電影,正如某些影評人注意到的,這不只是一部述說同志故事的電影──它牽涉了同志的老年生活危機,性/別認同,同志與家人間的互動…等等。而《彩虹下的幸福》其實是去年金馬影展放映過的電影。

事實上,影片中有好幾幕真的讓我心生不舒服之感──例如Ruby穿著洋裝去舞廳,還有春彥突然吻了沙織。以我自己同志的身分,我確實是可以接受扮裝同志的,而且其實我也在funky看過扮裝同志。但是,若在真實生活中看見扮裝同志,我想我會感到緊張。因為這個社會上依舊存在著無法接受扮裝者的人,他們是否會對扮裝者友善,就成了一個問題。這又讓我們可以重新思考在前幾篇文章中討論過的《女孩不哭》跟《男孩別哭》兩部電影。

接著則是性/別認同的問題。同時做為一位觀影者與男同志,在看到春彥吻了沙織時真的是非常驚嚇──那個帥哥怎麼親了女生!但是,如此的意識形態又更彰顯了對性/別認同的二元性思維。前些日子有一本書問了世,書名是《異/同之外:雙性戀》。我在誠品中友店參加了這一本書的相關座談,還遇到我大學同學。她現在就讀於高師大性別教育所,也很積極參與各類的性別活動。的確,認同自己是gay兒,就很難再去想像gay兒要跟女生有進一步的親密接觸。但是雙性戀呢?他們的確是可能同時對男孩子跟女生都有性衝動的。

《彩虹下的幸福》大膽且尖銳地觸碰了這一議題。待在老人院裡的這群老年同志並非雙性戀,但他們多半都跟女生發生過性關係,有的甚至還生下了孩子。但是若知道自己身為gay兒,就應該跟女孩子保持應有的距離,一方面得保護自己,另一方面也要保護女生。畢竟,明明不喜歡人家,卻又要跟人家超越朋友關係,是會造成困擾的──沙織的父親卑呼彌就是一例,他結婚後卻又認同了男同志身分,然後就丟下了沙織跟他的太太,這的確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而春彥差點就跟沙織上了床,但當春彥吻著沙織,解開她的鈕扣,並觸碰她的胸部時,動作突然就卡住了。這時沙織說「我想我身上沒有你要的東西吧」,但糟糕的是沙織此後似乎已經對春彥產生了情愫。

看完《彩虹下的幸福》,心裡有種難以言喻的沉重感。飾演沙織的柴崎幸與飾演春彥的小田切讓兩人的演技都很成熟,把角色的內心感受表達的淋漓盡致。小田切讓也是我會喜歡的那種標準日系男生,他在這部片裡是屬於比較man的男同志造型。另外一部會令人聯想到男同志的日本電影是《超感應》,hours也曾貼過這部電影的海報,由小池徹平跟玉木宏挑大樑演出。我想,如果小池徹平跟玉木宏真的是一對的話,很多gay兒真的會尖叫到喉嚨沙啞吧(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